<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廬的詩詞(953首)

    361 《桐道中》 宋·釋紹嵩

    錢塘江上到桐,一帶溪山畫不如。
    對景由來詩句麗,夕陽無語淡煙初。

    362 《桐理舟》 宋·釋紹嵩

    江上晚潮生,帆掛秋風一信程。
    萬里歸船弄長笛,斷腸重看白鷗盟。

    363 《桐縣》 宋·釋文珦

    瀟灑桐縣,名聞漢代余。
    民風尚耕釣,土物富薪蔬。
    江水連衢港,云山帶越墟。
    終期置茅屋,鄰近釣臺居。

    364 《送僧歸山》 宋·釋文珦

    上人家在山陰,木皮作衣云作心。
    獨攜鐵錫來參尋,禪中悟得唐人吟。
    秋高忽憶歸山住,舊結茅茨連古樹。
    他年我欲尋君去,只恐云深不知處。

    365 《空》 宋·釋文珦

    荒徑草青青,空未始扃。
    好山皆在目,無事可勞形。
    已信虛空講,何妨樹石聽。
    悠然朝復莫,真道自相冥。

    366 《送珙上人之山》 宋·釋心月

    不到山不是僧,斯言斯語亦何曾。
    珙今興盡還歸去,五老依前倚碧層。

    367 《吾》 宋·釋行海

    二月吾感物華,傷春多在別人家。
    今年莫使春憔悴,能有幾番歸看花。

    368 《自山折桂旛竿原下望彭蠡湖握杖過前山僧舍》 宋·釋正覺

    木落山骨瘦,水退沙痕隆。
    漁舟弄江日,一葉浮軟紅。
    眼底事不俗,道人心若沖。
    旛竿頭進步,云水展家風。

    369 《送王充道游三茅阜》 宋·楊時

    荊吳相望各天涯,千里柴車鹿自隨。
    解轡定應春盡日,及歸宜待鶴來時。
    圣賢莫負樽中淥,日月長為物外遲。
    若過匡訪真隱。
    臥龍庵下有期頤。

    370 《次韻鄭季遠國錄賢良題余山詩記》 宋·喻良能

    青鞋憶昔到山,回首清游夢寐間。
    忽見廣文奇絕句,十年風雨喚仍還。

    371 《次韻鄭季遠國錄賢良題余山詩記》 宋·喻良能

    天姥夢魂勞太白,赤城想像賦興公。
    縹緲煙云境,總磁析篇妙句中。

    372 《司戶李巖詹和予山詩二十一篇作詩為謝》 宋·喻良能

    東野龍鐘夸白首,巖詹矍鑠事清修。
    胸中似有九云夢,筆下倒傾三峽流。
    和我七言清有味,能令三伏凜生秋。
    當年阜賞心處,恨不攜公九日游。

    373 《初到山》 宋·喻良能

    山水甲南州,況是曾經靖節游。
    眼底總堪供賦詠,新詩不礙細雕鎪。

    374 《四月二十九日坐直讀山谷效東坡作薄薄酒二》 宋·喻良能

    薄薄酒,勝獨醒。
    丑丑婦,勝鰥煢。
    笙歌鼎沸不須羨,松風滿耳自足聽。
    前遮后擁未必樂,邀月對影堪娛情。

    375 《登五峰亭望山》 宋·喻良能

    平生阜去無因,咫尺于今不得親。
    顧我塵勞四十九,羨他蕭散二仙人。
    會當拄頰看山色,更欲題詩滿澗濱。
    為報草堂蓮社友,掃云開戶待游輪。

    376 《代董華卿以葺無力告于親舊間二首》 宋·曾豐

    辟谷無方強忍貧,今難于忍以情陳。
    不反君眼青為白,可使吾故作新。

    377 《苫》 宋·曾豐

    吾息乾坤之委氣,吾身父母之委蛻。
    乾坤父母不易酬,身體發膚可輕棄。
    文學恨不隨父終,視七尺軀鴻毛同。
    未容忘形禮制外,猶復假息苫中。

    378 《北歸至陵過州學前記認舊游嘆同舍之半不在》 宋·曾豐

    久落殊鄉今始回,學門未改舊崔嵬。
    交游髭鬢綠成白,齋館檐楹朱上煤。
    同舍無多登仕路,連年已半入泉臺。
    閽人怪我面塵土,不道功名心亦灰。

    379 《入山仰望瀑布水》 唐·張九齡

    絕頂有懸泉,喧喧出煙杪。
    不知幾時歲,但見無昏曉。
    閃閃青崖落,鮮鮮白日皎。
    灑流濕行云,濺沫驚飛鳥。

    380 《出為豫章郡途次山東巖下》 唐·張九齡

    茲山鎮何所,乃在澄湖陰。
    下有蛟螭伏,上與虹蜺尋。
    靈仙未始曠,窟宅何其深。
    雙闕出云峙,三宮入煙沉。

    * 關于廬的詩詞 描寫廬的詩詞 帶有廬的詩詞 包含廬的古詩詞(9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