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橋綠水夜深游,滿載荷花萬斛舟。多病近來常止酒,及無尊俎欠風流。
路人芳池柳岸行,宛然野渡一舟橫。祗緣胸次規模別,便有江湖氣象生。云影恍疑帆影度,嘯歌中有棹歌聲。人生聚散無勞較,萬里青天白鳥鳴。
江行初見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無人肯相送,廬山猶自過湖來。
夜入廬山路,開元萬柱宮。穿廊石渠水,涼座竹林風。羽客談霏雪,星郎氣吐虹。劫灰如可問,無復昔人同。
秋螢腐草化,芝菌出枯朽。形質但變遷,中有一物久。
大道無關鍵,人人悉可窺。超然明日用,了不礙云為。
伏羲畫卦后,文字積丘山。誰知圣人意,要妙唯一言。
仲尼作六經,中遭秦火厄。畢竟不可磨,尊道而貴德。
黑白未分時,幾人知北著。一著只這是,為子說崖略。
忘機海上游,鷗鳥下為侶。入山莫怖畏,猛虎即是汝。
法法本來空,無垢亦無凈。直向異類行,何曾失正性。
漏泄春光處,山寒已放梅。癡兒元不識,須待百花開。
相逢無間隔,萬里一天風。與子元同姓,何勞問祖翁。
辯嗟孟軻勞,清笑伯夷隘。秋毫滿六虛,須彌藏一芥。
行非為客住非家,此去廬山況不遐。要見南朝舊人物,池中唯有白蓮花。
卷中人物想乾淳,老筆題詩意轉新。谷怪洪楊交不合,誠齋亦自是詩人。
清暉何處有園堂,消得先生句發揚。百世空留遺墨在,后生并不識驪君。
袁曹官渡爭雌雄,荊州僑寄大耳翁。涕流髀肉消不盡,試與元直游隆中。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從容一曲梁甫吟,不覺將軍三枉駕。
廬山瘦入骨,草木無華滋。啼鳥消息真,春風僅如斯。山翁少潤色,玉雪空自奇。舌端有小苦,諫味頗似之。
透過重關得自由,相期佛祖雪冤讎。西湖風景無留戀,南岳廬山拄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