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帛子的詩詞(213首)
101
《烈女李三行》 元·胡天游
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
太山自言高,精衛銜石飛。
朝見精衛飛,暮見精衛飛。
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
104
《悼蜀四十韻》 宋·張詠
蜀國富且庶,風俗矜浮薄。
奢僭極珠貝,狂佚務娛樂。
虹橋吐飛泉,煙柳閉朱閣。
燭影逐星沈,歌聲和月落。
105
《感事》 宋·石介
吾賞觀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員數萬里,車馬通轍跡。
帝宅君土中,紫垣當辰極。
長江斷其南,絕塞經其北。
106
《積善堂詩》 宋·晃沖之
星次朝當赦,龍符夜改元。
忽傳優老詔,周及庶臣門。
細札頒殊禮,陪封錫異恩。
大酺堪一笑,束帛不須論。
107
《次韻梁尉秦碑》 宋·莫濟
六王失國四海歸,秦皇東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減,名與蒼頡爭飛馳。
自言功德可歌頌,黔首個個愚無知。
海神何故獨拒命,風濤塞路蟠蛟螭。
108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110
《東州逸黨》 宋·顏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絕乖離。
地之有常理,沈潛無變虧。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軌儀。
三才各定位,萬古永不移。
111
《防風廟》 宋·章杰
弭楫山水縣,驅馬東南隅。
侯當溽暑至,乘涼出郊墟。
曉月醒魂夢,輕颸動襟裾。
氣爽體自輕,縱意馳坦途。
112
《念奴嬌·男兒墮地》 元·李孝光
男兒墮地,便試教啼看,定知英物。
老去只追風月債,天地應空四壁。
黃石殘書,赤松歸去,不料頭如雪。
子房何信,竟推何者為杰。
113
《山中樂二首》 明·鄧渼
生長明時值中興,退耕三歲屬三登。
喜聞粟帛高年賜,不就公車有道征。
獨坐板床如向詡,長居土室似袁閎。
幅巾男子關何物,閭里浮沈愧未能。
114
《哭先師樗隱先生》 明·管訥
先生姓劉,名儼,字敬思,錢塘人。
痛哭劉夫子,如今隔九泉。
感恩惟我在,卓行許誰宣。
漢向猶今系,梁訏復后賢。
115
《鄆州行寄友人》 明·歸有光
去年河溢徐房間,至今填閼之土高屋顛。
齊魯千里何蕭然,流冗紛紛滿道邊。
牽挽小車載家具,穴地野燒留處處。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恥,五歲小兒皆能嫻跪起。
116
《長安宮女行》 明·韓邦靖
長安城頭夜二鼓,力士敲門稱太府。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119
《悲崔行》 明·馬之駿
我所悲兮崔大夫,面棱紫石黃虬須。
高談管葛卑孫吳,星躔風角職方圖。
黃衣赤伏怪且迂,佃獵百氏收膏腴。
風云少日乘雙鳧,暖覆百里猶纖繻。
120
《送曹叔溫赴淮安幕》 明·蘇伯衡
初我識君自三山,面如白玉紅頰顴。
平明振佩入烏府,行人指點人中仙。
此身萍梗隨流轉,淮水東西數相見。
時清事簡百不憂,卮酒篇詩恣歡宴。
* 關于帛子的詩詞 描寫帛子的詩詞 帶有帛子的詩詞 包含帛子的古詩詞(21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