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師師的詩詞(3265首)

    801 《荊門寄題禪月大師影堂》 唐·齊己

    澤國聞師泥日后,蜀王全禮葬馀灰。
    白蓮塔向清泉鎖,禪月堂臨錦水開。
    西岳千篇傳古律,南宗一句印靈臺。
    不堪只履還西去,蔥嶺如今無使回。

    802 《送休師歸長沙寧覲》 唐·齊己

    高堂親老本師存,多難長懸兩處魂。
    已說戰塵消漢口,便隨征棹別荊門。
    晴吟野闊無耕地,晚宿灣深有釣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詩言。

    803 《道林寺居寄岳麓禪師二首》 唐·齊己

    門前石路徹中峰,樹影泉聲在半空。
    尋去未應勞上下,往來殊已倦西東。
    髭根盡白孤云并,心跡全忘片月同。

    804 《荊門疾中喜謝尊師自南岳來、相里秀才自京至》 唐·齊己

    閑堂晝臥眼初開,強起徐行繞砌苔。
    鶴氅人從衡岳至,鶉衣客自洛陽來。
    坐聞鄰樹棲幽鳥,吟覺江云發早雷。
    西笑東游此相別,兩途消息待誰回。

    805 《送謝尊師自南岳出入京》 唐·齊己

    曾聽鹿鳴逢世亂,因披羽服隱衡陽。
    幾多事隔丹霄興,三十年成兩鬢霜。
    芝朮未甘銷勇氣,風騷無那激剛腸。
    中朝舊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鄉。

    806 《寄蜀國廣濟大師》 唐·齊己

    冰壓霜壇律格清,三千傳授盡門生。
    禪心盡入空無跡,詩句閑搜寂有聲。
    滿國繁華徒自樂,兩朝更變未曾驚。
    終思相約岷峨去,不得攜筇一路行。

    807 《寄南岳泰禪師》 唐·齊己

    江頭默想坐禪峰,白石山前萬丈空。
    山下獵人應不到,雪深花鹿在庵中。

    808 《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圣》 唐·齊己

    豐衣足食處莫住,圣跡靈蹤好遍尋。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寫景寺廟

    809 《謝西川曇域大師玉箸篆書》 唐·齊己

    玉箸真文久不興,李斯傳到李陽冰。
    正悲千載無來者,果見僧中有個僧。

    810 《答文勝大師清柱書》 唐·齊己

    才把文章干圣主,便承恩澤換禪衣。
    應嫌六祖傳空衲,只向曹溪求息機。

    811 《寄懷曾口寺文英大師》 唐·齊己

    著紫袈裟名已貴,吟紅菡萏價兼高。
    秋風曾憶西游處,門對平湖滿白濤。

    812 《戒小師》 唐·齊己

    不肯吟詩不聽經,禪宗異岳懶游行。
    他年白首當人問,將底言談對后生。

    813 《贈島云禪師》 唐·曇域

    遠庵枯葉滿,群鹿亦相隨。
    頂骨生新發,庭松長舊枝。
    禪高太白月,行出祖師碑。
    亂后潛來此,南人總不知。

    814 《送玄泰禪師》 唐·修睦

    去去去何住,一盂兼一瓶。
    水邊寒草白,島外晚峰青。
    宿處林聞虎,行時天有星。
    回期誰可定,浮世重看經。

    敘事諷刺

    815 《題英禪師》 唐·亞棲

    將知德行異尋常,每見持經在道場。
    欲識用心精潔處,一瓶秋水一爐香。

    816 《題英禪師》 唐·亞棲

    將知德行異尋常,每見持經在道場。
    欲識用心精潔處,一瓶秋水一爐香。

    817 《聽尹煉師彈琴》 唐·吳筠

    至樂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鄭聲久亂雅,此道稀能尊。
    吾見尹仙翁,伯牙今復存。
    眾人乘其流,夫子達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濤奔。
    都忘邇城闕,但覺清心魂。
    代乏識微者,幽音誰與論。

    818 《酬葉縣劉明府避地廬山言懷詒鄭錄事昆季茍尊師兼見贈之》 唐·吳筠

    明哲良罕遇,遇君輒思齊。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珪。
    河洛初沸騰,方期掃虹霓。
    時命竟未合,安能親鼓鼙。

    819 《高士詠·師金》 唐·吳筠

    圣人貴素樸,禮義非玄同。
    師金告顏生,可謂達化宗。
    夫子飾芻狗,自然道斯窮。
    應物方矯行,俯仰靡不通。

    懷念端午節

    820 《題霍山秦尊師(一作鄭遨詩)》 唐·杜光庭

    老鶴玄猿伴采芝,有時長嘆獨移時。
    翠娥紅粉嬋娟劍,殺盡世人人不知。

    * 關于師師的詩詞 描寫師師的詩詞 帶有師師的詩詞 包含師師的古詩詞(326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