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巧拙的詩詞(238首)
41
《緣識》 宋·宋太宗
玄之玄又見真空,巧拙臨時要妙中。
大智仗藏知遠近,纖微盡達了然通。
周旋物性誰區別,坦蕩由來是且同。
境致三才隨有位,神光照室瑩西東。
42
《緣識》 宋·宋太宗
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風暖潤物華鮮。
上林花結和香霧,絮壓輕輕軟似綿。
寰中運啟大平年,文武須精百藝全。
弄影馬驕難控勒,龜茲韻雅奏釣天。
43
《緣識》 宋·宋太宗
棲心隱逸故非常,大約恒持要久長。
清凈好為皆是益,周旋理度審安詳。
法乾馭物須平穩,順日成功自酌量。
倏忽之間堪匹配,臨時巧拙見圓方。
44
《緣識》 宋·宋太宗
溟溟滄海浪濤深,霧蔽山巒不易尋。
紫蓋洞庭人駕鶴,虹霓城郭道為林。
幽玄相去何多少,巧拙無由智存慧侵。
盡是同緣相引接,從容語話八仙心。
45
《緣識》 宋·宋太宗
謙遜明然得,滋章道理疏。
榮枯皆定分,巧拙亦何如。
撫俗從仁感,臨民用教敷。
高明歸輔德,建立紀功書。
46
《緣識》 宋·宋太宗
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圣機。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
47
《緣識》 宋·宋太宗
利鈍猶根性,無緣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識,輕浮力不任。
大乘通語默,稽古便知今。
48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我說逍遙理,其如要妙深。
悟來時頃刻,迷者豈通尋。
達即隨情遣,真緣不可侵。
從來皆是事,巧拙在人心。
49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溟溟滄海浪濤深,霧蔽山巒不易尋。
紫蓋洞庭人駕鶴,虹霓城郭道為林。
幽玄相去何多少,巧拙無由智慧侵。
盡是同緣相引接,從容語話八仙心。
50
《逍遙詠》 宋·宋太宗
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圣機。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
51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利鈍猶根性,無緣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識,輕浮力不任。
大乘通語默,稽古便知今。
52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清靜常清靜,緣來盡可行。
道高麋鹿性,庸識歲年輕。
日昃相依勢,花開觸處明。
是非論巧拙,達外福蒼生。
53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玄之玄又見真空,巧拙臨時要妙中。
大智伏藏知遠近,織微盡達了然通。
周旋物性誰區別,坦蕩由來是且同。
境致三才隨有位,神光照室瑩西東。
54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棲心隱逸故非常,大約恒持要久長。
清凈好為皆是益,周旋理度審安詳。
法乾馭物須平穩,順日成功自酌量。
倏忽之間堪疋配,臨時巧拙見圓方。
57
《拙軒頌》 宋·黃庭堅
覓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
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
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何況頭上安頭,屋下蓋屋。
畢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58
《拙庵》 宋·白玉蟾
笑攜藜杖倚寒松,現世神仙一拙翁。
冠簡投關離玉闕,天人推出鎮琳宮。
身居星弁霞裾上,心在煙都月府中。
豈是摩挲令發黑,不須服餌自顏紅。
59
《題於潛張明甫愛拙堂》 宋·強至
高灑潛川愛拙翁,堂閒雅與拙情同。
宦涂恥用機心達,圣世寧為直道窮。
千載奸纖羞白骨,一時夷坦擅清風。
邑人三歲觀賢化,巧詆銷萌訟缿空。
* 關于巧拙的詩詞 描寫巧拙的詩詞 帶有巧拙的詩詞 包含巧拙的古詩詞(2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