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嶺的詩詞(758首)

    121 南歸后獻詩》 唐·權龍褒

    龍褒有何罪,天恩放南。
    敕知無罪過,追來與將軍。

    農村

    122 《題梅泉》 唐·孫魴

    舊聞傳,林亭勢峞然。
    登臨真不易,幽勝恐無先。
    楚野平千里,吳江曲一邊。
    標形都大別,洞府豈知焉。

    123 《望江南(過分水)》 宋·李綱

    征騎遠,千里別沙陽。
    泛碧齋傍凝翠閣,棲云寺里印心堂。
    回首意茫茫。
    分水,煙雨正凄涼。
    南望甌閩連海嶠,北歸吳越過江鄉。
    極目暮云長。

    124 《聞人南郊行》 明·朱元璋

    極目山云雜曉煙,女蘿遙護松邊。
    陸行盡服嵐霞氣,水宿頻吞虬蜃涎。
    晨仰際峰觀擁日,暮看臨海泊來船。
    信知百越風塵異,黑發人居不待年。

    婉約寫景

    125 《柴關雪》 清·曾國藩

    我行度柴關,山關驚我馬。
    密雪方未闌,飛花浩如瀉。
    堆水銀,乾坤一大冶。
    走獸交橫奔,凍禽竄荒野。

    126 《滿庭芳·楓搖丹》 宋·黃公度

    搖丹,梧階飄冷,一天風露驚秋。
    數叢籬下,滴滴曉香浮。
    不趁桃紅李白,堪匹配、梅淡蘭幽。
    孤芳晚,狂蜂戲蝶,長負歲寒愁。

    127 南鞭春》 宋·范端臣

    一辭湖上月,三見南春。
    怪鳥呼如鬼,癡猿立似人。
    蠻商通海舶,漁戶雜江濱。
    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

    128 《水調歌頭·嶠轉和氣》 宋·徐鹿卿

    嶠轉和氣,英簜挾新涼。
    登車攪轡慷慨,風采肅臺綱。
    第一澄清官府,次第咨詢民瘼,馀事到囷倉。
    謹勿養稂莠,莠盛稻苗傷。

    129 《登》 宋·潘牥

    才登西路,詩思便能清。
    棧道云間沒,籃輿壁上行。
    遙山時見虎,深谷夏聞鶯。
    咫尺名山寺,猶分兩日程。

    130 《漁父·五風光絕四鄰》 元·吳鎮

    風光絕四鄰。
    滿川鳧雁是交親。
    云觸岸,浪搖身。
    青草煙深不見

    131 《含鄱至太乙峰》 清·方文

    侵晨獨出含鄱口,千里鄱湖一函。
    但使短藤窮碧獻,何妨細雨濕青衫。
    林中黯淡高低樹,霧里微茫上下帆。
    不是探奇索隱者,誰能踏雪履巖。

    132 《含鄱》 近代·周鐘岳

    含鄱上一亭孤,腳底云層似海鋪。
    濃霧漸低山漸出,林間一扯漾晴湖。

    133 《芙蓉》 宋·吳黯

    每度芙蓉,愁眉慘不開。
    有命終須過,無災不再來。

    134 《暑中走椒省方氏姊示諸甥》 清·錢秉鐙

    十七年前椒路,短驢疑在夢中行。
    兵烽幾度門無徑,靈雨初通澗有聲。
    牛屋半楹啼寡姊,蔬盤一夜費貧甥。
    老來萬事心灰盡,益重人間骨肉情。

    135 《登新安五》 宋·程炎子

    崎嶇一步難,白云兼霧羃中間。
    行人莫道山多險,更有人心險似山。

    136 《松》 宋·丁大容

    十里城西松庵,每經過此便懷慚。
    此山若有歸耕地,肯墜嵇康七不堪。

    137 《小晦》 宋·高元之

    路自崎嶇心自平,云扃無鎖但徐行。
    松風石溜今悲怨,中有樵夫度聲。

    138 《湖下十里是為湆澹灘行者多至此舍舟》 宋·鞏豐

    急流方了又高岡,日永周旋未覺忙。
    壁上字多知店老,邊松茂喜車涼。
    叢叢亂篠承欹石,帖帖新荷巒小塘。
    湆澹惡灘應笑我,為虞魚腹犯羊腸。

    139 《芋洋背聞雨聲滿山細聽林上槁葉風過之相戛》 宋·鞏豐

    日未出扶桑,云猶屯海岳。
    宛是欲雨時,朝陰凜巖壑。
    霜林亂葉多,荏苒乾未落。
    颯颯滿空山,細聽微雨作。

    140 《梨遇雨》 宋·黃景說

    黑風吹雨又黃昏,雞犬數處何處村。
    身在云飛處濕,不關別淚濺成痕。

    * 關于嶺的詩詞 描寫嶺的詩詞 帶有嶺的詩詞 包含嶺的古詩詞(7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