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盡性的詩詞(575首)

    541 《衡茅》 宋·釋文珦

    衡茅隱翠層,聊以盡殘形。
    得性非常道,忘言是此經。
    孤標松落落,晚節竹青青。
    此外非吾事,來言總不聽。

    542 《老身》 宋·釋文珦

    老身到此合稱翁,雙足蹣跚兩耳聾。
    聊托迂疎民世表,幸無名字到官中。
    生期槁木寒灰盡,性與孤猿野鶴同。
    去歲有錐無地卓,今年錐地并皆空。

    543 《溪寺書懷》 宋·釋文珦

    野寺依溪曲,長橋接柳堤。
    俗人忙不入,孤客自安棲。
    懶散今成性,煙云盡入題。
    鄰居有農父,時與話耕犁。

    544 《趙通判請贊觀音》 宋·釋心月

    輪數珠,泛蓮舟。
    覺天云靜,性海風休。
    以悲為心,救眾生苦。
    以慈為眼,觀眾生憂。

    545 《朝陽穿破衲贊》 宋·釋心月

    檐前負日暖烘烘,敗壞重加補綴工。
    盡大地人窮性命,都盧劄在一針鋒。

    546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諸佛法身入我性,狀似千燈含一鏡。
    重重無盡意重重,絕待靈明無可證。

    547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眾生本是佛,悟了一體同。
    若人不達本,逐末走西東。
    君子當務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萬事畢,終不被塵籠。

    548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失卻本來面目,個個日南長至。
    先祖時節苦臨,處處笙歌樂醉。
    也參禪,亦詳義,也貧窮,亦富貴。

    549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佛是西天之梵語,此土將覺義以同名。
    心邊不覺屬眾生,心轉覺時一切佛。
    佛開口處為言教,化導迷心轉覺心。
    眾生開口成寐語,沙魘群迷叫不醒。

    550 《達理歌》 宋·釋印肅

    普庵識心達理,不是胡言亂語。
    教化三千大千,個個透泥入水。
    應無所住生心,更不祭神拜鬼。
    時中凈念法身,何假燒錢化紙。

    551 《普庵家寶》 宋·釋印肅

    普庵家寶,不著尋討。
    迷時不見,在處煩惱。
    悟時無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

    552 《題寶塔》 宋·釋印肅

    塔本無縫,真如不動。
    說此經處,涌出虛空。
    釋迦多寶,聽說如夢。
    東西無二,見見不同。

    553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云橫其肩,雪覆其顛。
    空空養慧,兀兀忘緣。
    月射珊瑚兮海發光而不夜,松生琥珀兮根擁膏而有年。
    性惟平等,道法自然。

    554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發白而老,面黃仍病。
    窮地水火風之根,得見聞覺知之柄。
    一氣專柔,諸塵善應。
    魏自而良,橘陳而令。
    盡大地藥了調和之治方,滿虛空身識起來之緣性。

    555 《偈十首》 宋·釋正覺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塵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556 《六代祖師畫像贊·三祖監智禪師》 宋·釋正覺

    道無揀擇,宗非促延。
    死生外著,清白家傳。
    覓罪性空,廓然大同。
    妙盡亡能境,機回卻借功。
    虛明自照靡心識,明月靈犀夜魄通。

    557 《偈頌一百六十首》 宋·釋宗杲

    心空及第無階級,直下忘懷罪性空。
    一念廓然三際斷,千差萬別盡圓通。

    558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釋祖欽

    坐教直,猛著力。
    提個狗子佛性無,萬緣俱屏息。
    似銀山,如鐵壁。
    驀然一拶粉碎,天地空,人境忘,寤寐如,死生一。
    萬別千差盡空寂。

    559 《緣識》 宋·宋太宗

    玄之玄又見真空,巧拙臨時要妙中。
    大智仗藏知遠近,纖微盡達了然通。
    周旋物性誰區別,坦蕩由來是且同。
    境致三才隨有位,神光照室瑩西東。

    560 《緣識》 宋·宋太宗

    玄珠玄珠存今古,總在眼前無一睹。
    圓似明珠照十方,或來或去寒無雨。
    本是真,玄中圣,天仙地仙收不盡。

    * 關于盡性的詩詞 描寫盡性的詩詞 帶有盡性的詩詞 包含盡性的古詩詞(57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