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寄郎的詩詞(575首)

    541 《寄題四川總餉陳郎中籌邊堂》 宋·項安世

    四萬黃金六出奇,家藏犬豹虎龍機。
    古傅財賞軍能壯,今見樵蘇士不饑。
    借得留侯千里箸,掃平冒頓五方圍。
    是朝不肯談前事,問谷和錢卻道非。

    542 《六月寄鎮江馬侍郎大同》 宋·項安世

    十四年前楚水傍,碧油幢下拜輝光。
    鮒魚踟躇遵行潦,龍馬騰凌出大荒。
    珥筆南宮扶日月,橫戈北府控升揚。
    冷宮只有酸寒分,又把藜燈照蘗黃。

    543 《用韻寄四川總領陳郎中》 宋·項安世

    天上歸來睡九春,一封黃牒拜除新。
    赤城洞府今為主,撫掌群仙總是賓。

    544 《用韻寄四川總領陳郎中》 宋·項安世

    筆稀秋老墨老春,散作煙云段段新。
    聞有清詩心便渴,徑煩珍字寫西賓。

    545 《哭呂伯恭郎中舟行寄諸友》 宋·陳傅良

    去年上溪船,落日建安旐。
    今年上溪船,濡露金華草。
    當代能幾人,胡不白發早。
    念昔會合時,心事得傾倒。

    546 《寄上曾仲恭侍郎借凈香寮詩韻》 宋·章甫

    官酒味甚薄,客懷愁正濃。
    節物苦催人,水葉鳴西風。
    覓句了無得,寂寞誰與同。
    憑高望京口,佳氣何蔥蔥。

    547 《寄呈尤侍郎二首》 宋·張镃

    臥疾睽人事,逾旬只掩扉。
    野情添懶情,宗伯極瞻依。
    籬落尋黃獨,檐楹接翠微。
    健來方數日,詩又不教肥。

    548 《寄呈尤侍郎二首》 宋·張镃

    珍重尤夫子,逢人問死生。
    掃門那憚遠,出戶真須晴。
    為國鬢先白,因官名更清。
    何時容卜夜,燈畔聽文衡。

    549 《奉寄淮西總領張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 宋·張镃

    湖隱門連草,宗盟肯屢尋。
    長才明主眷,直道古人心。
    又引皇華去,誰憐白發侵。
    官居兼靜樂,賢帥復朋吟。

    550 《奉寄淮西總領張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 宋·張镃

    別來秋易過,幽桂兩番開。
    去歲人同賞,今宵夢自回。
    飛云遙楚岫,斜照直秦淮。
    地念曾游處,春行或許陪。

    551 《離蘇州回寄太守袁起巖郎中》 宋·張镃

    吳中佳地舊長洲,來往空回信宿留。
    泰伯廟存那暇問,麗姓鄉近未曾游。
    詩翁燕坐迎香閣,閒客歸乘釣月舟。
    想見名章已成集,韋郎何得擅蘇州。

    552 《張郎中尤少卿相繼過訪未果往謝先成古詩寄呈》 宋·張镃

    離標無過張戶部,督賦文移多似雨。
    侵晨徑造夢蝶床,冷坐譚詩捐俗語。
    博聞無過尤少卿,議禮辨析紛如爭。
    破午遠到煨芋宇,抵掌談事非今情。

    553 《南湖有懷遂初尤公侍郎寄贈七言》 宋·張镃

    停驂曾送柳邊舟,忽忽今冬病故秋。
    望遠溪山常入夢,寫殘書信只成愁。
    明心坐斷三千佛,謁帝行歸十二樓。
    臨水憶君誰復信,亂煙凄暮白蘆洲。

    554 《寄題程郎中家圓石》 宋·孔武仲

    翦斸蒿萊得好峰,縈紆裝點思無窮。
    尋幽已到神仙境,發秘渾爭造化功。
    官序隱登臺閣上,夢想遙寄水云中。
    扁舟我亦謀歸去,暫向巖前作醉翁。

    555 《用薛郎所寄示詩三韻》 宋·晁公溯

    子勿誚毛潁,渠言何使余。
    遙知禾白室,誰助殺青書。
    巴墨漆相似,蜀箋霜不如。
    殷勤遣分寄,吾汝與同車。

    556 《用薛郎所寄示詩三韻》 宋·晁公溯

    阿傳議酒食,察貳更廉空。
    開甕鴨頭綠,磨刀魚眼紅。
    報功他日在,食淡暫時同。
    富貴行自致,圣時無道窮。

    557 《用薛郎所寄示詩三韻》 宋·晁公溯

    薛君昔在日,才可齒諸任。
    繼世能傳業,為文有嗣音。
    千秋當卻老,六籍更鉤深。
    何以壽吾子,高才無陸沈。

    558 《寄師會三郎》 宋·晁公溯

    青松初生在澗阿,未聞托根附女蘿。
    女蘿弱質安足恃,奈此歲晚風霜何。
    我觀婦翁念汝歸,亦知阿翁昔念汝。
    阿翁之恩那可忘,明年歸守五畝桑,勿使父老祠桐鄉。

    559 《和陳侍郎韻寄題林尉肯堂》 宋·陳淳

    肯堂題扁自名公,表里須教實一同。
    門閱不夸車馬大,家聲端藉禮詩隆。
    熟仁便足膏粱味,殉義能傳清白風。
    終始此生無忝處,精誠妙與古人通。

    560 《和陳侍郎韻寄題林尉尚絅堂》 宋·陳淳

    中庸尚絅示諸儒,為己何心世毀譽。
    只要美中存德本,無容飾外事文余。
    魚潛理趣真如灼,屋漏工夫的不虛。
    珍重子思深屬意,一言綱領此篇書。

    * 關于寄郎的詩詞 描寫寄郎的詩詞 帶有寄郎的詩詞 包含寄郎的古詩詞(57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