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寄身的詩詞(2393首)

    881 《寄李君厚》 宋·王令

    一笑東風去十年,重來稚子已差肩。
    脫衣呼客家聲舊,把酒論心士氣全。
    病驥遠思牽直道,老鷹秋夢入青天。
    自言出處身無累,一把窮通寄自然。

    882 《次曾宏甫見寄韻》 宋·曾幾

    剖符舒子國,蠟屐皖公臺。
    恨不從山簡,欣然見老萊。
    功名身已老,交舊首空回。
    早晚依劉去,朝廷不乏材。

    883 《寄許子禮》 宋·曾幾

    草堂竹塢閉門中,吏部持身有古風。
    老去一麾還作病,歸來四壁又成空。
    今朝札翰如無恙,舊日詩書卻未窮。
    拭目看君進明德,乃兄事業付天公。

    884 《方時敏作寄茶詩允迪趙承之爭論鋒起有以詩棋》 宋·曾幾

    叢林一轉語,矛盾生諸方。
    不知維摩詰,眾論付括囊。
    君家富月團,入眼驚未嘗。
    勸君勿浪出,中有雙龍藏。

    885 《何德器寄道州怪石》 宋·曾幾

    一去舂陵郡,天星幾度回。
    身今鏡湖住,山自道州來。
    指點雙巖出,摩挲一笑開。
    是誰營致此,石友似陳雷。

    886 《謝友人寄畫》 宋·文同

    客從長安來,厚紙封小軸。
    題云此奇畫,寄贈公或蓄。
    開之掛高壁,爛絹止一幅。
    中有兩駱駝,氣韻頗不俗。

    887 《謝人寄蒙頂新茶》 宋·文同

    蜀土茶稱盛,蒙山味獨珍。
    靈根托高頂,勝地發先春。
    幾樹初驚暖,群籃競摘新。
    蒼條尋暗粒,紫萼落輕鱗。

    888 《謹次十七叔去鄭詩韻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詠》 宋·陳與義

    蚍蜉堪笑亦堪憐,撼樹無功更怫然。
    賦就柳州聊解祟,詩成彭澤要歸田。
    身謀共悔蛇安居,理遣須看佛舉拳。
    懷祖定知當晚合,次君未可怨稀遷。

    889 《寄季申》 宋·陳與義

    雨歇城南泥未乾,遙知獨立整衣冠。
    舊時鄴下劉公干,今日遼東管幼安。
    綠陰展盡身猶遠,黃鳥飛來節已闌。
    安得一樽生耳熱,暫時相對說悲歡。

    890 《寄題新居羅長卿觀瀾閣蘭堂二首》 宋·周必大

    君不見漢家筑臺臨咸京,圖籍排比如魚鱗。
    又不見晉人創亭稽山陰,群賢畢集羅簪紳。
    古今名蘭固多矣,而此二者常不泯。
    乃知草木本無取,必假人物始可珍。

    891 《致政楊圖南僉判惠園亭石刻來索惡語寄題四首》 宋·周必大

    一見堂名憶豫州,豈知身在楚江頭。
    主人久享園中樂,晚歲宜先天下憂。

    892 《抵蘇臺寄季懷》 宋·周必大

    江浙相望寄此身,臨風回首嘆離群。
    吳云目斷君思我,楚樹天遙我憶君。
    別后酒尊應獨酌,舊時棋局對誰分。
    狂言欲吐還須茹,俗子紛紛可得聞。

    893 《寄題江陵撫干胡仲方官舍信美樓》 宋·周必大

    彼美人兮樓楚都,身親棨戟俯江湖。
    賓僚遂使多賢者,共顧飛鴻亦樂乎。

    894 《寄題永新張氏無盡藏堂》 宋·周必大

    山間明月江上風,取之無禁用不窮。
    仇仙一發醯雞蒙,往往擇勝貪天功。
    斯堂飛梁挾雙虹,坐客常滿尊不空。
    翰林主人極形容,無奈圓缺雌與雄。
    豈如清都廣寒宮,默存身已游其中。
    長春不夜四序同,御寇法善聊相從。

    895 《寄題太和胡氏福榮堂》 宋·周必大

    福備天教百順并,應須富貴又長生。
    九霄慶澤沾身潤,五色綸章照眼明。
    翁媼歲時稱壽禮,兒孫晝夜讀書聲。
    來春更看新先輩,綠綬斑衣分外榮。

    896 《長寧高守見寄用韻奉酬》 宋·洪咨夔

    呼吸東風養姹嬰,翰林非主墨非卿。
    吾身元與三才并,此性須存一點明。
    盤谷釣鮮深復窈,羌村傾榼濁還清。
    久要誰似長寧守,尚記慈恩惡姓名。

    897 《感詠十解寄呈楊安撫》 宋·白玉蟾

    身如云樣輕,心似月兮皎。
    何物堪贈居,一顆安期棗。

    898 《題仙槎寄呈王待制》 宋·白玉蟾

    道人身世已盟鷗,便好乘云御氣休。
    何足風波吾一點,盍思舟楫彼迷流。
    從教水擊三千里,別是煙飄十二樓。
    松以碧濤成夜吼,山為翠浪接空浮。

    899 《寄桂隱》 宋·白玉蟾

    指點篇書說向誰,武侯之后獨公奇。
    許瓢卻大堯天小,嚴瀨應高漢座卑。
    夙世已儻霖雨債,我身今結水云知。
    何人桂樹中間隱,莫作南陽一睡驪。

    900 《遷陽道中奉寄陽正臣同年》 宋·蔡襄

    名第同一籍,家園連七閩。
    何為別眉字,於今十四春。
    昔子補一尉,扶病走風塵。
    歸來解組紱,宴處頤精神。

    * 關于寄身的詩詞 描寫寄身的詩詞 帶有寄身的詩詞 包含寄身的古詩詞(23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