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客心然的詩詞(1028首)

    101 《雨中五首》 宋·張耒

    節物即自好,客心何落然。
    早寒清野市,夜雨濕江天。
    破屋疏茅滴,空廚濕葦煙。
    政須一杯酒,相與度殘年。

    102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六狎鷗亭》 宋·梅堯臣

    群生自知機,不可欺以異。
    此雖鷗與馴,鷗亦魚所避。
    坐熊臨碧水,安得同一致。
    然此海客心,還應無有愧。

    103 《自詠》 宋·晁說之

    棕籬蕉落貯秋陰,睡足蕭然學越吟。
    懶似嵇康初不鍛,閑於陶令更無琴。
    兒童亦習南朝事,風月應憐北客心。
    五世圖書幸相逐,鬢毛未許雪霜侵。

    104 《送筇杖與劉湛然道士》 宋·王禹偁

    有客遺竹杖,九節共一枝。
    鶴脰老更長,龍骨乾且奇。
    我問何所來,來從西南夷。
    因思漢武帝,求此民力疲。

    105 《客杭思李常伯滿粹翁及衡父子權因寄此》 宋·王令

    始予既迂疏,城郭非所樂。
    聞吳富山水,思往頗計校。
    脫身東南來,見實與聞效。
    吳之山棱棱,吳水清不撓。

    106 《答客問病》 宋·邵雍

    世上重黃金,伊予獨喜吟。
    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尋。
    湯劑功非淺,膏肓疾已深。
    然而猶灼艾,用慰友朋心。

    107 《中秋》 唐·鄭谷

    清香聞曉蓮,水國雨余天。
    天氣正得所,客心剛悄然。
    亂兵何日息,故老幾人全。
    此際難消遣,從來未學禪。

    108 《再游廬山三首》 宋·蘇轍

    當年五月訪廬山,山翠溪聲寢食間。
    藤杖復隨春色到,寒泉頓與客心閑。
    巖頭懸布煎茶足,峽口驚雷泛葉慳。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應逐好風還。

    109 《堂成不施丹雘唯紙窗水屏蕭然如野人之居偶作》 宋·蘇轍

    高棟虛窗五月涼,客來掃地旋焚香。
    白云低繞明月觀,漲海東流清暑堂。
    病久渴心思沆瀣,夢回余念屬瀟湘。
    老人夫婦修行久,此處從今是道場。

    110 《谷隱寺》 宋·曾鞏

    峴南眾峰外,窅然空谷深。
    丹樓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習池抱鄰曲,虛窗漱清音。
    竹靜幽鳥語,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但恨紲塵羈,無繇數追尋。

    111 《再次韻》 宋·陳造

    谷巖蟄石燕,帝闕鎖豐隆。
    入懷疑有無,愜此靡微風。
    晴空寄望眼,已快鶴出籠。
    向來陰雨余,缺然賢圣中。

    112 《渾淪庵成悠然子親慶因以何字為韻共酌聯句》 宋·張繼先

    作室觀靈境,功成事若何。
    琴書消日月,耕釣老煙蘿。
    為羨云蹤遠,時將酒共過。
    東巖開玉洞,西澗瀉銀河。

    113 《翌日對客雨中再和》 宋·魏了翁

    風雨盲程不少寬,告焉藐藐似殷頑。
    苦於風月佳時競,甘向云霓望處慳。
    天角自從盈里缺,人心正要用時閒,浩然此樂無時極,應笑徽之興盡還。

    114 《泊然亭》 宋·葉茵

    舉世正營營,閒中意味深。
    無憂伸足夢,自樂曲肱吟。
    火軟香凝穗,檐虛樹長陰。
    客來難舉似,指水印禪心。

    115 《中秋夜客退觀月謾成》 宋·杜范

    檻外不數丈,深窅藏丘壑。
    璧月懸中天,玉露下叢薄。
    尺水澄秋光,龜魚共予樂。
    所樂亦伊何,飲水良自覺。

    116 《題費氏清馀軒》 宋·郭印

    聞說南軒下,澄然洗客心。
    不風蘭自馥,非霧竹常陰。
    檐影閒云過,欞光淡月侵。
    興來誰與語,撫弄膝間琴。

    117 《野亭》 宋·郭印

    □到幽亭上,蕭然凈客心。
    竹深風細細,柏古氣森森。
    畏日背斜照,珍禽共好音。
    未能還小隱,即此是山林。

    118 《和自然》 宋·釋紹嵩

    客裹唯君數往還,笑談終日盡君歡。
    敢將古道為吾事,已作歸心即自寬。
    露草欲隨霜草盡,泉聲長帶佩聲寒。
    月生更愛欄干影,未厭殷勤達曙看。

    119 《和林丘二君會程坦之家二詩》 宋·蘇頌

    天涯人未歸,飄然江海上。
    客心蓬任風,歸路萍隨浪。
    青云少知己,白日多罹謗。
    著書見窮愁,倚門知骯臟。

    12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客心然的詩詞 描寫客心然的詩詞 帶有客心然的詩詞 包含客心然的古詩詞(102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