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學身的詩詞(1682首)

    541 《君看取》 宋·徐積

    管得江湖占得山。
    白云同散學云閑。
    清旦出,夕陽還。
    不知身在畫屏間。

    542 《君看取》 宋·徐積

    管得江湖占得山。
    白云同散學云閑。
    清旦出,夕陽還。
    不知身在畫屏間。

    婉約春天寫景傷春懷人

    543 《括水調歌》 宋·林正大

    落日峴山下,倒著接{罒離}回。
    傍人笑問山翁。
    日日醉歸來。
    三萬六千長日,一日杯傾三百,罍麹恐糟臺。

    544 《括水調歌》 宋·林正大

    華裾織翡翠,金轡鬧瓏E8AE。
    寶蹄輕穩,香塵滿地驟隆隆。
    云是東京才子,名擅文章鉅伯,一世獨推雄。
    高蓋擁賓從,下馬氣如虹。

    545 《酹江月(子慶母八十)》 宋·熊大經

    人生八十,自兒時祝愿,這般年數。
    滴露研朱輕點筆,個個眉心丹字。
    萱草叢邊,梅花香里,真有人如此。
    紅顏青鬢,兒時依舊相似。

    546 《水調歌頭(壽二親)》 宋·江萬里

    生日重重見,馀閏有新春。
    為吾母壽,富貴外物總休論。
    且說家懷舊話,教學也曾菽水,親意盡欣欣。
    只此是真樂,樂豈在邦君。

    547 《醉蓬萊》 宋·李商英

    慶朋良相遇,夷夏均歡,福沾綿宇。
    扶日勛高,更補天力巨。
    學造淵微,文賡三圣,被褒語。
    來自丹臺,生逢華旦,身登仙路。

    望遠懷人

    548 《齊天樂(壽賈使三月二十八日生)》 宋·方衡

    伏以皇祚中興,篤生元哲。
    維岳受命,允協良辰。
    同稟天地之清寧,間出山河之氣數。
    仰惟某官,身兼三杰,德盛一夔。

    549 《齊天樂(壽賈使三月二十八日生)》 宋·方衡

    伏以皇祚中興,篤生元哲。
    維岳受命,允協良辰。
    同稟天地之清寧,間出山河之氣數。
    仰惟某官,身兼三杰,德盛一夔。

    550 《百字謠(壽葉教·三月初九)》 宋·張倅

    榆煙新起,正清明節過,翠蓂九葉。
    欣會謫仙初度日,鳳穴產真鸑鷟。
    心腸瑯瑯,文章錦繡,看鏡期勛業。
    暫居馬帳,后知有賴先覺。

    551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宋·歐陽修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寫人邊塞生活思歸組詩

    552 《圈虎行》 清·黃景仁

    都門歲首陳百技,魚龍怪獸罕不備;
    何物市上游手兒,役使山君作兒戲。
    初舁虎圈來廣場,傾城觀者如堵墻;
    四周立柵牽虎出,毛拳耳戢氣不揚。

    地方詠史懷古感慨

    553 《哨遍·高祖還鄉》 元·睢景臣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
    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
    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故。
    王鄉老執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

    諷刺

    554 《《言懷》一詞,遂繼韻戲贈》 元·王惲

    休官鼓澤居閑久,縱清苦愛吾子能守。
    幸年來所事消磨,只有苦吟甘酒。
    平生學道在初心,富貴浮云何有?恐此身未許投閑,又待看鳳麟飛走。

    555 《中呂·山坡羊》 元·陳草庵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
    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
    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身無所干,心無所患,一生不到風波岸。

    小令諷喻抒情

    556 《雁兒落兼得勝令》 元·張養浩

    往常時為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
    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東離;往常時俯仰承極貴,如今逍遙謁故知;往常時狂癡,險犯著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課會風花雪月題。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隱居生活

    557 《驀山溪·自述》 宋·宋自遜

    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
    愛學道人家,辦竹幾、蒲團茗碗。
    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

    宋詞三百首隱逸生活自述

    558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559 《論語十則》 先秦·佚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初中文言文對話學習哲理

    560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明·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初中文言文送別勸勉學習

    * 關于學身的詩詞 描寫學身的詩詞 帶有學身的詩詞 包含學身的古詩詞(16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