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妄境的詩詞(58首)
6
《送超上人歸天臺(一作送天臺道士)》 唐·孟郊
天臺山最高,動躡赤城霞。
何以靜雙目,掃山除妄花。
何以潔其性,濾泉去泥沙。
靈境物皆直,萬松無一斜。
月中見心近,云外將俗賒。
山獸護方丈,山猿捧袈裟。
遺身獨得身,笑我牽名華。
11
《沁園春》 宋·汪莘
之所未備,搜尋剖□,斯已勤矣。
閑從人求其法,高者如捕影,卑者不足為。
嘉泰二年冬夜,坐一榻,知思所及,隨手駭目。
爾后凡七載,時時為之,自知非深根固蒂之道,亦可謂世外之妙觀矣。
13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14
《胠篋》 先秦·莊周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
17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 關于妄境的詩詞 描寫妄境的詩詞 帶有妄境的詩詞 包含妄境的古詩詞(5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