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如始的詩詞(2292首)

    781 《袁州州學記》 宋·李覯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詔州縣立學。
    惟時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殫慮,祗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茍具文書。
    或連數城,亡誦弦聲。

    古文觀止學習散文

    782 《朋黨論》 宋·歐陽修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議論朋黨

    783 《瀧岡阡表》 宋·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古文觀止寫人父母

    784 《張益州畫像記》 宋·蘇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
    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變。
    眾言朋興,朕志自定。
    外亂不作,變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競,惟朕一二大吏。

    古文觀止敘事寫人抒情

    785 《刑賞忠厚之至論》 宋·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
    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于虞、夏、商、周之書。

    古文觀止策論

    786 《范增論》 宋·蘇軾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

    古文觀止史論

    787 《上梅直講書》 宋·蘇軾

    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
    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788 《超然臺記》 宋·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
    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
    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

    古文觀止寫景抒懷

    789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790 《三槐堂銘》 宋·蘇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

    古文觀止贊頌寫人

    791 《六國論》 宋·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議論歷史借古諷今

    792 《寄歐陽舍人書》 宋·曾鞏

    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
    反復觀誦,感與慚并。
    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蓋史之于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793 《閱江樓記》 明·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
    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
    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

    古文觀止贊頌

    794 《滄浪亭記》 明·歸有光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
    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

    古文觀止敘事

    795 《徐文長傳》 明·袁宏道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
    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

    古文觀止寫人懷才不遇傳記

    796 《登泰山記》 清·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初中文言文寫山寫景

    797 《遠游》 先秦·屈原

    悲時俗之迫阨兮,愿輕舉而遠游。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濁而污穢兮,獨郁結其誰語!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營營而至曙。

    楚辭想象抒懷

    798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799 《庖丁解牛》 先秦·莊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哲理故事

    800 《地震》 清·蒲松齡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適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
    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
    眾駭異,不解其故。

    初中文言文地震

    * 關于如始的詩詞 描寫如始的詩詞 帶有如始的詩詞 包含如始的古詩詞(229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