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失性的詩詞(278首)

    261 《能仁翼長老寫師像求贊》 宋·釋正覺

    行腳句親,住山跡陳。
    默有余味,言還失真。
    金發響而出礙,玉雕文以喪純。
    胸中器宇,眉底精神。

    262 《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宋·釋智朋

    言之者失其真,知之者反其愚。
    有之者乖其性,無之者傷其軀。
    俊鷹摩霄,豈重云難礙。
    六馬奔騰,豈朽索系。
    如其不然,轉身吐氣。
    久雨不晴,云門道劄。

    263 《又同塵庵》 宋·釋宗杲

    塵無自性,攬真成立。
    擬和其光,同亦俱失。
    外既匪寬,內亦不窒。
    是義非虛,亦復非實。
    庵中主人,如玉處石。
    作如是觀,千載一息。

    264 《次韻袁伯長寄贈之作》 宋·舒岳祥

    維時十月閏。
    收獲已登場。
    朋舊喜我至,殷勤置壺觴。
    問我何方來,憂墨見清揚。

    265 《緣識》 宋·宋太宗

    露含千滴瀝,幻化杳無跡。
    心重一時間,寸陰堪可惜。
    明根生惠性,德行多饒益。
    掌握驪龍珠,縱橫不改易。

    266 《緣識》 宋·宋太宗

    玄珠玄珠存今古,總在眼前無一睹。
    圓似明珠照十方,或來或去寒無雨。
    本是真,玄中圣,天仙地仙收不盡。

    267 《緣識》 宋·宋太宗

    龍虎剛柔隱圣方,一時和合運陰陽。
    周知配類無疏失,物性從來理自長。
    鼎里花開裝五彩,心明火候制三黃。
    更能通得華池妙,南北東西不可當。

    268 《暇日游逍遙臺睹南華塑像獨置一榻旁無侍衛前》 宋·蘇頌

    憶昔初讀南華篇,但愛閎辨如川源。
    沉酣漸得見真理,馳騖造化游胚渾。
    潛心四紀不知倦,間日講解時尋溫。
    其言無端極放肆,大抵順物尤連犿。

    269 《龍井僧全示寄庵樞密程公累篇季文弟新什求余》 宋·蘇籀

    程蘇中興什,同庵有后前。
    前朝沙門首,辨凈超卓然。
    耆宿失聞聰,飫參余小全。
    龍泓風篁巘,荏苒二十年。

    270 《代徐思遠謝張季萬》 宋·王洋

    淳風嘆遼遠,友道傷澆漓。
    交情比一線,斷續同軒縻。
    仁惇既難事,義重亦不支。
    寒谷少溫律,衡門自寒扉。

    271 《紹興庚申解官廬陵留別歐陽隱士》 宋·王洋

    梅雨翳江浦,我來初識君。
    俯仰寒暑移,幾親芝蘭群。
    芝蘭本何心,悠然蕩清芬。
    不妨識度高,解使靜躁分。

    272 《枯柏》 宋·王洋

    齋前兩柏樹,其大皆十圍。
    我初營屋時,正與兩柏期。
    其一傍北亭,其一近南籬。
    相去十步間,當夏無炎曦。

    273 《山中吟》 宋·薛嵎

    疎拙本天性,束書歸舊林。
    世人皆失笑,泉石自知心。
    山柿紅猶澀,池魚靜亦沉。
    於中觀物意,吾道樂彌深。

    274 《始生書懷》 宋·楊公遠

    非賢非智半癡聾,性稟天然雅淡中。
    閒閱廢興槐國夢,細思得失楚人吊。
    事無欺世心何愧,詩為傷時句不工。
    卻謝梅花開幾點,年年此日伴人翁。

    275 《題胡邦仲霜節堂》 宋·曾豐

    此君胸固有虛室,六氣薰酣無不適,所稟寧非道之質。
    此君貌固能圓機,四季變更無不宜,所立寧非圣之時。

    276 《過南安接孟使君辭警策多矣復承遣詩追惠遂足》 宋·曾豐

    坤元分氣謂無間,南崖北崖才尺寸。
    地寒地暖差之半,乾元分氣謂無頗。
    南枝北枝能幾何,春早春遲差爾多。
    我來幸未全失策,南枝早退不留跡。

    277 《寄題全國輔竹溪清寓》 宋·曾豐

    亭前軋軋日百輿,橋上剝剝日萬屨。
    莫非失腳聲利然,誰復回頭情性故。
    子云一區二者間,講玄之外何所關。
    江山有我目迎送,魚鳥無他心往環。

    278 《寄題左叔寶昆仲松竹書院》 宋·曾豐

    南窗晃郎宜春夏,松竹與君為大雅。
    雨雜吾伊聲灑灑,勸君讀書無茍且。
    北窗窈窕宜秋冬,松竹與君為大忠。
    風雜吾伊聲沨沨,戒君讀書無雷同。

    * 關于失性的詩詞 描寫失性的詩詞 帶有失性的詩詞 包含失性的古詩詞(2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