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夫子言的詩詞(1055首)

    461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明·王世貞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
    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
    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

    古文觀止初中文言文贊頌寫人故事

    462 《板》 先秦·佚名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出話不然,為猶不遠。
    靡圣管管。
    不實于亶。

    詩經諷刺

    463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高適

    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閑。
    去帆帶落日,征路隨長山。
    親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茲任所愜,浩蕩風波間。

    黃河抒懷感慨憂國憂民

    464 《召公諫厲王弭謗》 先秦·佚名

    厲王虐,國人謗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高中文言文

    465 《召公諫厲王止謗》 先秦·佚名

    厲王虐,國人謗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古文觀止勸諫

    466 《原道》 唐·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古文觀止推崇儒道

    467 《相州晝錦堂記》 宋·歐陽修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

    古文觀止贊頌寫人

    468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469 《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
    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
    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觀止哲學理論

    470 《報劉一丈書》 明·宗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且今之所謂孚者,何哉?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

    古文觀止議論勸慰書信

    471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472 《東都賦》 兩漢·班固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

    敘事議論

    473 《恨賦》 南北朝·江淹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
    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

    哀傷幽怨遺恨

    474 《左忠毅公逸事》 清·方苞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
    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者,惟此生耳。

    敘事寫人贊美

    475 《答客難》 兩漢·東方朔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然悉力盡忠,以事圣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
    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

    辭賦精選懷才不遇

    476 《虎丘記》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

    辭賦精選紀游山水散文

    477 《春王正月》 先秦·公羊高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歲之始也。
    王者孰謂?謂文王也。
    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古文觀止

    478 《送楊寘序》 宋·歐陽修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
    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夫疾,生乎憂者也。
    藥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古文觀止送別序文

    479 《六國論》 宋·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議論歷史借古諷今

    480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詠物

    * 關于夫子言的詩詞 描寫夫子言的詩詞 帶有夫子言的詩詞 包含夫子言的古詩詞(10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