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天頂的詩詞(917首)

    101 《天柱峰》 宋·李左史

    巉巉千丈插煙空,始見天南一柱峰。
    絕頂霧開擎日月,半巖云暝噫雷風。

    102 《登華頂峰》 宋·孟觀

    偶因華頂宿,抬手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尺天上人。

    103 《贊天童覺和尚》 宋·釋法智

    烏頂雪眉,云蹤鶴態。
    貌出正偏,見非向背。
    芙蓉月照兮太白峰高,丹鳳翔空兮瓊林玉碎。
    覿面分明,兩彩一賽。

    104 《題天封寺》 宋·釋慧明

    華頂當空出,云霞宿殿庭。
    八荒同納納,一氣轉冥冥。
    日馭經檐過,天河俯檻聽。
    長年苔徑合,無客到巖扃。

    105 《頂山栗》 宋·王伯廣

    黃籬抱中實,紫苞發外彩。
    寄蹤蜂窠垂,藏頭蝟皮隘。
    詎堪鼯鼠竊,更復猿猱采。
    心憐使民畏,時須徇兒愛。

    106 《送桑澤還天臺》 宋·王廉清

    桃花風起竹輿寒,寒食天晴石路乾。
    正是東君好春色,不妨詞客駐歸鞍。
    金聲賦就方騰踏,鐵硯才高尚考槃。
    如到瓊臺與華頂,為儂試拂舊題看。

    107 《九頂大像閣》 宋·吳宗旦

    嘉州石拂名天下,回視新昌可子孫。
    幸甚身游大人國,恍然夢跨北溟鯤。

    108 《本心參政約游西山分韻得頂字》 宋·徐集孫

    仆仆事行役,度盡千峰頂。
    恣覽亦云倦,困臥殊未醒。
    西爽俄見要,前約欲重訂。
    結習若猶在,寧復計兩脛。

    109 《登凌云山絕頂》 宋·葉升

    崔巍萬仞儼危梯,躡履多憑一杖藜。
    老宦躋崖沖斗動,高朋立頂惹同啼。
    振衣遠望乾坤小,舉首回看日月低。
    自是登天疑有路,云山縹緲夕陽西。

    110 《題天馬圖》 明·古明慧公

    八尺飛龍十二閑,飄飄來自岢嵐山。
    曾陪八駿昆侖頂,肯逐群雄草莽間。
    落日倒行悲峻阪,西風苦戰憶重關。
    拂郎可是無新貢,天步于今政險艱。

    111 《南峰頂》 明·王履

    搔首問青天,曾聞李謫仙?頓歸貪靜客,飛上最高巔。
    氣吐鴻蒙外,神超太極先。
    茅龍如可借,直到五城邊。

    112 《夜泊慈姥磯登絕頂坐月》 明·雪浪法師

    蹤跡元蓬厓,天涯自往回。
    秋風隨去棹,夜色共登臺。
    石面潮初落,江頭月正來。
    最高思欲臥,清磬一聲催。

    113 《贈別華頂老僧》 明·圓復

    老宿清無侶,名山住有年。
    須留三寸雪,衲掛半窗煙。
    破屋眠秋雨,孤鐺煮夜泉。
    相逢笑相別,紅葉滿霜天。

    114 《過天目山活埋庵》 明·紫柏大師

    自古名高累不輕,飲牛終是上流清。
    吾師未死先埋卻,又向巢由頂上行。

    115 《題峰頂寺》 唐·李白

    夜宿峰頂寺。
    舉手捫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116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宋·蘇軾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117 《贈上天竺辯才師》 宋·蘇軾

    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
    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見之自清涼,洗盡煩惱毒。

    118 《殘夜至峰頂上》 宋·范成大

    片月掛高嶺,我行至其巔。
    舉手欲攪擷,恐驚乘鸞仙。
    菲菲桂香動,肅肅露腳寒。
    北斗已到地,南斗猶闌干。

    119 《山頂》 宋·范成大

    翠屏無路強攀緣,我與枯藤各半仙。
    不敢高聲天闕近,人間漠漠但寒煙。

    120 《蟠龍瀑布自山頂漫汗淋漓,分數道而下,望之》 宋·范成大

    銀漢來從左界天,天風吹浪落蒼巔。
    人間只見秧田潤,喚作蟠龍洞里泉。

    * 關于天頂的詩詞 描寫天頂的詩詞 帶有天頂的詩詞 包含天頂的古詩詞(9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