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復達否的詩詞(38首)
1
《送韓平兼寄郭微》 唐·劉昚虛
上客夜相過,小童能酤酒。
即為臨水處,正值歸雁后。
前路望鄉山,近家見門柳。
到時春未暮,風景自應有。
余憶東州人,經年別來久。
殷勤為傳語,日夕念攜手。
兼問前寄書,書中復達否。
3
《連日大寒夜坐復苦饑戲作短歌》 宋·陸游
翁饑不能具小餐,兒凍何由成復褌?藏書充棟讀至老,固愿少出蘇黎元。
念當萬事度可否,肯使一恨彌乾坤。
古來賢達多晚謬,千載遺笑綺與園。
老翁肝心等鐵石,他年骨朽此固存。
村沽雖薄亦取醉,起看江月傾金盆。
4
《前出師表》 兩漢·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5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9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10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 關于復達否的詩詞 描寫復達否的詩詞 帶有復達否的詩詞 包含復達否的古詩詞(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