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垂身的詩詞(1124首)

    641 《贈林純卿》 明·鄭琰

    十載看花入醉鄉,燕姬招隱白云莊。
    罷官卜宅思栽柳,垂老將身學賣漿。
    夜月邀僧同躭首,春湖供客典魚腸。
    孤山萬樹梅花發,剪燭裁詩夜未央。

    642 《賜方教授詩(三首)》 明·朱椿

    伊昔開東閣,相看眼獨青。
    文章奏金石,衿佩睹儀刑。
    應世游三輔,焉能困一經。
    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643 《婁東述懷寄示龍門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經

    寂寞婁東寺,經過歲暮時。
    后凋霜柏古,亂點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龍門得老琦。
    十年今幾遇,早歲故相知。

    644 《上元夫人》 唐·李白

    上元誰夫人,偏得王母嬌。
    嵯峨三角髻,馀發散垂腰。
    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兒,閑與鳳吹簫。
    眉語兩自笑,忽然隨風飄。

    645 《送長沙陳太守其二》 唐·李白

    七郡長沙國。
    南連湘水濱。
    定王垂舞袖。
    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
    當安遠俗人。
    洞庭鄉路遠。
    遙羨錦衣春。

    646 《古風其十二》 唐·李白

    松柏本孤直。
    難為桃李顏。
    昭昭嚴子陵。
    垂釣滄波間。
    身將客星隱。
    心與浮云閑。
    長揖萬乘君。
    還歸富春山。
    清風灑六合。
    邈然不可攀。
    使我長嘆息。
    冥棲巖石間。

    647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唐·王維

    吾弟東山時。
    心尚一何遠。
    日高猶自臥。
    鐘動始能飯。

    648 《同廬拾遺過韋(一作章·非)給事東山別業二》 唐·王維

    首春休沐維已陪游及乎是行亦預聞命會無車馬不果斯諾
    (冊4卷125頁1246c)
    托身侍云陛。
    昧旦(一作早)趨華軒。

    649 《訪陳二》 唐·白居易

    曉垂朱綬帶,晚著白綸巾。
    出去為朝客,歸來是野人。
    兩餐聊過日,一榻足容身。
    此外皆閑事,時時訪老陳。

    650 《竹枝歌》 宋·蘇軾

    蒼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帝子南游飄不返,惟有蒼蒼楓桂林。
    楓葉蕭蕭桂葉碧,萬里遠來超莫及。
    乘龍上天去無蹤,草木無情空寄泣。

    651 《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宋·蘇軾

    君談陽朔山,不作一錢直。
    巖藏兩頭虺,瘴落千仞翼。
    雅宜驩兜放,頗訝虞舜陟。
    暫來已可畏,覽鏡憂面黑。

    652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宋·蘇軾

    燈燼不挑垂暗蕊,爐灰重撥尚余薰。
    清風欲發鴉翻樹,缺月初升犬吠云。
    閉眼此心新活計,隨身孤影舊知聞。
    雷州別駕應危坐,跨海幽光與子分。

    653 《次韻和王鞏六首》 宋·蘇軾

    鄰里有異趣,何妨傾蓋新。
    殊方君莫厭,數面自成親。
    默坐無余事,回光照此身。
    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紳。

    654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宋·蘇軾

    君年二十美且都,初得惡疾墮眉須。
    紅顏白發驚妻孥,覽鏡自嫌欲棄軀。
    結茅窮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盧。
    方瞳照野清而臞,再拜未起煩一呼。

    655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宋·蘇軾

    垂老區區豈為身,微言一發重千鈞。
    始知不見高皇帝,正似商山四老人。

    656 《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 宋·蘇軾

    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未見豐盈犀角兒,先逢玉雪王郎子。
    (時道逢王郎于建昌,方北行也。
    )對床欲作連夜語,念汝還須戴星起。

    657 《地黃》 宋·蘇軾

    地黃飼老馬,可使光鑒人。
    吾聞樂天語,喻馬施之身。
    我衰正伏櫪,垂耳氣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爭新春。

    658 《地黃》 宋·蘇軾

    地黃餉老馬,可使光監人。
    吾聞樂天語,喻馬施之身。
    我衰正伏櫪,垂耳氣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爭新春。

    659 《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 宋·蘇軾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臥羲軒。
    風輪曉入春筍節,露珠夜上秋禾根。
    (或為予言:草木之長常在昧明間,早作而伺之,乃見其枝起數寸,竹筍尤甚。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黃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騰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莖心,或垂于葉端,稻乃秀實,驗之信然。

    660 《陌上花三首(并引)》 宋·蘇軾

    游九仙山,聞里中兒歌《陌上花》。
    父老云: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凄然,而其詞鄙野,為易之云。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 關于垂身的詩詞 描寫垂身的詩詞 帶有垂身的詩詞 包含垂身的古詩詞(112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