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固天的詩詞(1669首)

    421 《傷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

    初中文言文學習哲理故事

    422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423 《公輸》 先秦·墨子及弟子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初中文言文對話寫人故事

    4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初中文言文議論哲理

    425 《蘭亭集序/蘭亭序》 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離別感傷感嘆人生

    426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427 《鴻門宴》 兩漢·司馬遷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428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429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430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兩漢·司馬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431 《張衡傳》 兩漢·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贊美寫人傳記

    432 《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一百韻和寄柳州假鳴桑先生》 明·徐威

    異鄉青嶂外,故里白云邊。
    北極懸雙眼,中秋度四年。
    燈前橫一劍,江滸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中秋節寫景抒懷

    433 《九日閑居·并序》 魏晉·陶淵明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
    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重陽節飲酒感嘆人生

    434 《送王含秀才序》 宋·韓愈

    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耶?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若顏子操瓢與簞,曾參歌聲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師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為悲醉鄉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貞觀、開元之丕績,在廷之臣爭言事。
    當此時,醉鄉之后世又以直廢吾既悲醉鄉之文辭,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識其子孫。

    送別序文

    435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唐·韓愈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夫冀北馬多天下。
    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
    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

    古文觀止贊美用人序文

    436 《段太尉逸事狀》 唐·柳宗元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
    邠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

    敘事贊美寫人

    437 《鄭莊公戒飭守臣》 先秦·左丘明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
    庚辰,傅于許。
    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寓理

    438 《子魚論戰》 先秦·左丘明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439 《祭公諫征犬戎》 先秦·佚名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
    先王耀德不觀兵。
    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
    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

    古文觀止勸諫故事寓理

    440 《展禽論祀爰居》 先秦·佚名

    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二日。
    臧文仲使國人祭之。
    展禽曰:“越哉,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祀以為國典。

    古文觀止議論

    * 關于固天的詩詞 描寫固天的詩詞 帶有固天的詩詞 包含固天的古詩詞(166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