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喻人的詩詞(270首)

    161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62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163 《寄永興招詩夏太尉》 宋·梅堯臣

    寶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將臨戎行。
    二年孟春果來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師急赴敵,晝夜不息趨戰場。
    馬煩人怠當勁虜,雖持利器安得強。

    164 《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述詩》 宋·梅堯臣

    圣人於詩言,曾否專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謂國風。
    雅章及頌篇,刺美亦道同。

    165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66 《題宜春鐘清卿清露軒》 元·傅若金

    秋氣集太虛,夕光溥高樹。
    時聞陰液墜,暗識商飚度。
    旎旎星動林,英英月霏霧。
    涼扃息塵想,幽琴寄元悟。

    167 《新繁縣東湖瑞蓮歌》 宋·王益

    火云爍盡天幕腥,水光弄碧涼無聲。
    荷華千柄拂煙際,杰然秀干駢雙英。
    天敕少昊偏滋榮,宵零仙露饒金莖。
    裊裊飄風起天末,綠華珰來琤琤。

    168 《滿庭芳·龍轉西江》 元·王處一

    龍轉西江,金光搖曳,踴身飛上穹蒼。
    興云吐霧,威力大施張。
    槁稼俄逢飽雨,人心盡、欣喜洋洋。
    將何喻,如收瑞寶,恰似到仙鄉。

    169 《醉義歌》 金朝·寺公大師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
    困眠未足正展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
    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

    170 《追憶游挪威詩 易卜生墓》 現代·陳寅恪

    清游十日飽冰霜,來吊詞人暖肺腸。
    東海何期通寤寐,北歐今始有文章。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滄波綴國妝。
    (挪威女郎多衣繡衣一襲,所謂國妝是也。

    171 《香入云亭為高子章賦》 宋·杜去輕

    山麓有庭存古意,不種凡花惟種桂。
    苔葑蘚剝迸鱗皺,雪勁霜頑聾蒼翠。
    栽培豈解一日成,愛惜至今尤不易。
    來人不必問典型,對此儼然前輩是。

    172 《石盆寺》 宋·李含章

    巨石保年琢,為盆勢莫裁。
    圓疑通澤國,深可并天臺。
    法水長時滿,青蓮向日開。
    無人知此喻,寂寞首空回。

    173 《送僧歸護國寺》 宋·魯宗道

    倏來倏去本無心,舊國王家念正深。
    猶喜大緣逢景運,不辭千里答嘉音。
    人間話道經三伏,島外棲禪指二林。
    留別皇都有新偈,苦將泡幻喻升沈。

    174 《贈哈化成》 宋·彭乘

    不見陵陽喻化成,令人西望愈傷神。
    近聞養素多栽藥,耕破青山十里春。

    175 《頌證道歌·證道歌》 宋·釋印肅

    三毒水泡虛出沒,將無作有埋深窟。
    洛浦曾將喻色身,誰人解語依靈物。

    176 《和陶淵明飲酒詩》 宋·滕岑

    嗣宗初亦仕,偶愛東平境。
    復求步兵尉,在職未嘗醒。
    當世疾如仇,妙音誰復領。
    吾詳竹林人,此士誠脫颕。
    至今群虱喻,言與丹青炳。

    177 《九日宴浮金亭》 宋·趙宗德

    東山樹,何青青。
    鐔津水,何冷冷。
    茂樹可蔭,流水可聽。
    眉山夫子能解事,卻于水邊樹下構危亭。

    178 《幽居》 明·李戣

    狂簡誰諧俗,幽居頗自便。
    看云常獨坐,聽雨或高眠。
    字許鄰人問,詩從野老傳。
    久知山木喻,細讀養生篇。

    179 《杪秋閱稼三首》 明·沈德符

    飲啄無多但任真,山庖野榼解相親。
    濁清慵辨俱中圣,農圃兼營是小人。
    議鱔未捐何氏累,食鮭粗救庾郎貧。
    望秋欲萎真蒲柳,錯把芭蕉喻此身。

    180 《見黃淮少保(三首)》 明·應宗祥

    空山有畸人,家世業詩書。
    齒發日益衰,所得僅緒余。
    好古不自量,臨文每嗟吁。
    漢唐日以降,作者稱歐蘇。

    * 關于喻人的詩詞 描寫喻人的詩詞 帶有喻人的詩詞 包含喻人的古詩詞(2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