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吏家的詩詞(917首)
641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宋·蘇轍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后生。
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律有鄭氏章句。
〉
643
《次韻張耒見寄》 宋·蘇轍
相逢十年驚我老,雙鬢蕭蕭似秋草。
壺將未洗兩腳泥,南轅已向淮陽道。
我家初無負郭田,茅廬半破蜀江邊。
生計長隨五斗米,飄搖不定風中煙。
645
《送元老西歸》 宋·蘇轍
晝錦西歸及早秋,十年太學為親留。
讀詩俛就當年說,答策甘從下第收。
莫嫌簿領妨為學,從此文章始自由。
家有吏師遺躅在,當令耆舊識風流。
646
《送歐陽辯》 宋·蘇轍
我年十九識君翁,須發白盡顴頰紅。
奇姿云卷出翠阜,高論河決生清風。
我時少年豈知道,因緣父兄愿承教。
文章疏略未足云,舉止猖狂空自笑。
647
《次韻子瞻宿南山蟠龍寺》 宋·蘇轍
谷中夜行不見月,上下不辨山與谷。
前呼后應行相従,山頭誰家有遺燭。
跫跫深徑馬蹄響,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叩門無人狗出縮。
653
《和孫舍人重過陜下二首》 宋·魏野
一種分符兩種榮,朱衣院吏引紅旌。
全家首赴酂侯鎮,半路重過召伯城。
迎步綺羅無舊態,隨軒絲竹有新聲。
野人相見忻還愧,為愛交情似世情。
654
《吳航赴宜與簿》 宋·楊億
家住武夷峰,眉間道氣濃。
風塵久為客,雷火近成龍,試吏江城僻,寧親嶺路重。
一廛期沒齒,樂土定相容。
655
《章頻宰南昌》 宋·楊億
孺亭洪井古南昌,曾是梅仙試吏鄉。
一邑弱歌榮製錦,幾程雞犬接維桑。
年深為客貂裘敝,秋晚還家菊徑荒。
平昔題橋今遂志,且斟壽酒獻高堂。
657
《魏奉禮昭文知吉州龍泉縣》 宋·楊億
平昔登龍坂,因緣識玉人。
庭中華轂滿,膝下彩衣新。
少列悲先露,高堂泣累茵。
嘉賓碣館閉,遺業寢邱貧。
弓冶傳家久。
弦歌宰邑頻。
循良同漢吏,惠愛及齊民。
又出夷門去,還臨灨水濱。
658
《到郡滿歲自遣》 宋·楊億
迢遞分符竹,因循度歲華。
地將鯨海接,路與鳳城賒。
觸石云頻起,銜山日易斜。
潮平聚漁市,木落見人家。
吏隱偏知幸,民謠豈敢夸。
無嫌勾漏僻,且得養丹砂。
659
《靖安縣幽谷亭》 宋·曾鞏
橫江舍輕楫,對面見青山。
行盡車馬塵,豁見水石寰。
地氣方以潔,崖聲落潺潺。
雖為千家縣,正在清華間。
* 關于吏家的詩詞 描寫吏家的詩詞 帶有吏家的詩詞 包含吏家的古詩詞(9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