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史編的詩詞(204首)
161
《挽王夫》 宋·李流謙
維古女士都可見,過眼絕無一佳傳。
客來授我一編書,疾讀不知雙滋泫。
夫人有子鳴斯文,吾從昆倉識河漢。
胸中能貯百卷書,此豈只用裙襦看。
162
《謝楊誠齋惠長句》 宋·姜特立
平生久矣服時名,況復親聞玉唾聲。
便擬近師黃太史,不須遠慕白先生。
巨編固已汗牛積,長句尤能倚馬成。
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
163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宋·樓鑰
兩夫持鎌行我先,巧尋徑路其智專。
我扶枯藤衣短后,意氣已出層峰巔。
何郎鮑叔飽經歷,勝處一一手自編。
我攜舊記訪陳跡,正恐急景不得延。
164
《送陳君舉守桂陽》 宋·樓鑰
重尋漫壁認題名,十五年來一夢驚。
誰料今朝攜客至,卻成此地送君行。
桂陽臥治真談笑,魯史遺編賴發明。
文定南軒仙去后,湖湘又得一先生。
165
《送王恭父倉部知洋州》 宋·樓鑰
天清無云秋氣明,好風叢桂傳芳馨。
乃於此時送君行,江空目短難為情。
蚤從兩川馳大名,眉宇瑩徹春壺冰。
語輒傾倒心地平,大篇小篇韶鈞鳴。
167
《茅夫人挽詞》 宋·樓鑰
清心玉映許誰同,更有飄飄林下風。
政爾高情協宗老,故宜嘉遯樂龐公。
遠謀蚤識身為重,晚境還知性亦空。
已擬張林碑婦德,合歸彤史巨編中。
168
《挽宋知縣剛仲二首》 宋·廖行之
與君同志復同州,少日論文放一頭。
孝子憂親雙鬢白,癡兒了事一生愁。
凌云意氣須臾盡,積歲聲名取次休。
賴明遺編留史筆,幾回廢卷淚橫流。
169
《送李郛》 宋·葉適
蓋代才難看獨手,眾參聞見其來久。
流風莫盛元佑時,崛起誰當紹興后。
嗟君探討窮一生,心通文字難力爭。
雀啄雪籬閣筆坐,蟲吟露草繙書行。
171
《游涪州北巖》 宋·程公許
恭惟同出自,斯文其在茲。
白衣帝王師,古聞今所疑。
慘澹涪江濱,煙雨衣無炊。
一編洗心易,后學之蓍龜。
172
《賀李微之兼工侍二首》 宋·岳珂
奎章夜下九重天,雍乘疇咨法從賢。
紀雉重開五工正,止麟還見一經傳。
紫荷佩袷新簪橐,青汗磨鉛舊簡編。
便合史筵尊領袖,紅云堆里望臺躔。
173
《李莊簡三字帖贊》 宋·岳珂
秦禍滔天,鯨洶九淵。
淪胥以顛,而我謂不然。
如公之賢,泰山巋然。
奔流百川,何傷乎一卷。
野史所編,人心之傳。
匪石則遷,誰為之燎原。
兩家之先,義比仲連。
覽此卷焉,不知其涕漣。
174
《山居感舊百韻》 宋·岳珂
昔在淳熙日,中興最盛年。
身逢千載運,眼見五朝天。
楚甸當澄按,岷江極泝沿。
經途俱極險,問字始能言。
175
《贄趙廣安》 宋·陽枋
先生早矣袖薰弦,趁取南風入皛然。
燕稱不妨辭閫幕,魚枯應喜活民編。
萬家吟賞知微月,千里依棲刺史天。
河漢定就歷屆黼黻,大宗寧許久藩宣。
176
《和丹巖述志》 宋·衛宗武
蠹簡鑽研眼欲穿,讀書何似夏侯玄。
文傳可使紙增價,酒盡何妨尊屢眠。
唾落成珠皆至寶,筆耕有粟勝良田。
席珍盡足埯時聘,經史何勞手更編。
177
《詩謝趙南岡》 宋·馬廷鸞
早從諸暨厚相于,郭史能書也憶渠。
萬事只今同去鶴,十年依舊愛前魚。
試嘗小缶烹莼玉,旋潑新醅漉酒釃。
故舊不遺風韻在,猶存越絕幾編書。
178
《題徐商叟參議儒榮閣》 宋·王炎
神皋北望幾傷情,海上何人議北盟。
青簡成編裨史事,紫泥封璽獎儒榮。
書藏金匱人爭問,身到蓬山志亦亨。
佩印累累真漫耳,婆娑林下有香名。
180
《送張安撫》 宋·項安世
蓬萊太守厭期會,歸結琳宮香火緣。
路旁送者誰最切,之子佩衿青可憐。
子兮請自曩時說,芹館就荒三十年。
邇來窮悴更堪說,舍下鞠草廚無煙。
* 關于史編的詩詞 描寫史編的詩詞 帶有史編的詩詞 包含史編的古詩詞(20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