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史錄的詩詞(84首)

    1 《越州趙公救災記》 宋·曾鞏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
    九月,資政殿大學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饑,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于官者幾人,溝防構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史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

    饑荒

    2 《林文節紹圣日記前帖贊》 宋·岳珂

    史本乎公,不厭於復。
    重觀紹圣以來之記述,初無及于鄭雍。
    非親札之具存,雖欲考之而孰從。
    如王誼李祉之實跡,遍考史錄

    3 《任左藏挽詞》 宋·張耒

    人也隱君子,一官聊自閑。
    誰能學管庫,竟爾死茅菅。
    良璞不易剖,大弨終不彎。
    惟應太史錄,他日出名山。

    4 《鏵觜》 宋·劉克莊

    世傳靈渠自秦始,南引漓江會湘水。
    楚山憂赭石畏鞭,鑿崖通塹三百里。
    篙師安知有史錄,割牲沈幣祀瀆鬼。
    我舟閣淺懷若人,要是天下奇男子。
    只今渠廢無人修,嗟乎秦吏未易訾。

    5 《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李繁時為隨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唐·韓愈

    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一一懸牙簽,新若手未觸。
    為人強記覽,過眼不再讀。
    偉哉群圣文,磊落載其腹。

    6 《水調歌頭 顯性理 清庵瑩子語錄卷六案李道純》 元·李道純

    至道無言說,神功妙莫量。
    本來具足,添之無礙減無妨。
    不在多聞廣學,只要潛通默會,定里細參詳。
    個中端的意,元不離中黃。

    7 《讀史七首》 宋·于石

    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豐。
    首錄酂侯忘紀信,不誅項伯戮丁公。
    親而寡助寧非叛,國爾忘身始是忠。
    嘗罰於斯庸未當,終然擊柱或爭功。

    8 《牡丹百詠(錄三十二首)》 明·張淮

    紛紛畫史筆通神,誰與花王寫得真。
    臨水似窺捐佩女,倚風如畫墜樓人。
    芙蓉只合稱凡品,芍藥端教接后塵。
    興慶池東誰更賞,冷風凄雨不禁春。
    ¤

    9 《讀永叔集古錄目》 宋·梅堯臣

    古史書不足,磨璞鐫美辭。
    周宣石鼓文已缺,秦政嶧山字苦隳。
    西漢都無半畫在,黃初而上猶得窺。
    下及隋唐莫可數,奇言偉跡恐所遺。

    10 《送林知錄觀》 宋·劉克莊

    除卻留耕知己外,其他蹊徑不曾鑽。
    泉人浪自夸清史,冰氏安能動熱官。
    一鶴隨身來去易,匹雛無力挽攤難。
    東風作意開桃杏,且閟清薌待歲寒。

    * 關于史錄的詩詞 描寫史錄的詩詞 帶有史錄的詩詞 包含史錄的古詩詞(8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