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可敬的詩詞(370首)

    341 《和陳教》 宋·陳宓

    昔我壬子歲,辭家莆山陽。
    迎婦丞相府,調官君子鄉。
    于時公聲名,豈獨梁楚揚。
    聞者盡興起,見者齋以莊。

    342 《挽吳縣尉孺人黃氏》 宋·陳宓

    遠出無雙裔,來嬪第一家。
    兒時憂患集,婦道敬恭加。
    伉儷終身義,凄涼十歲華。
    夫賢仍子幼,閭里可勝嗟。

    343 《勸學歌》 宋·陳普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344 《挽詩》 宋·陳普

    蠅頭蝸角總虛名,公擅儒林一老成。
    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問蒼生。
    書窗掩月雞同夢,琴室臨溪魚識聲。
    可惜哲人今山矣,尚存畏敬盡堪刑。

    345 《孟子·義外》 宋·陳普

    所長之人雖在外,敬之之道自中推。
    可憐告子灰心久,禮物昏迷不自如。

    346 《詠史下·魯肅》 宋·陳普

    龍虎鵷雛總可人,當陽傾蓋便關金。
    荊州尺寸都相付,始是當年子敬心。

    347 《汪元思遺詩和意以謝》 宋·陳文蔚

    君道本公平,何嘗分彼此。
    總只在人心,渾然皆天理。
    推原賦予初,所鍾均粹美。
    賢愚同一轍,所行無意軌。

    348 《次韻答杜友》 宋·鄧深

    小軒名大隱,粗可供趺坐。
    遮眼時翻書,靜愿結香火。
    似介還似癡,所向與時左。
    不踐名利途,竊謂志亦果。

    349 《哭從兄良遇》 宋·方回

    先祖五男子,其下八男孫。
    白首涉患難,僅余二老存。
    兄昔健如虎,行步疾飛奔。
    長眉具壽相,修髯當風掀。

    350 《送胡子游學正》 宋·方回

    俗徒紛云云,章甫殊不競。
    不競何以故,無奈二氏橫。
    予曰實不然,請各言其行。
    開辟古至今,儒道獨也正。

    351 《題云泉題詠》 宋·方回

    天一生水,坎卦象旃。
    二陰一陽,坤之中淵。
    天而非此,必為旱年。
    澤自空降,其云油然。

    352 《送張仲實宜興州教授》 宋·方回

    天未喪斯文,遁翁續思孟。
    戒慎恐懼傳,源流獨也正。
    □□中節情,未發為善性。
    人己不睹聞,了無一可偵。

    353 《池亭秋思》 宋·方回

    憶昨困炎蒸,衣單猶欲臝。
    秋氣□□涼,飲可讀亦可。
    稍久罄瓶罌,猝難致肴果。
    亦欲理蠹卷,未易啟澀鎖。

    354 《提宮宇文朝議挽辭》 宋·郭印

    憶昔我弱冠,辟廱尾群英。
    公時少二歲,籍注國子生。
    同舍氣味同,異姓而弟兄。
    厥后公筮仕,我亦獵科名。

    355 《釣臺》 宋·李處權

    先生志丘壑,溪山助幽興。
    持竿聊爾爾,至樂在游泳。
    故人已龍飛,旌車遠來聘。
    掉頭藐不顧,長揖辭萬乘。

    356 《孝感堂》 宋·李處權

    孝為百行本,儒訓存六經。
    未有仁而遺,禮宜權重輕。
    哀嚴以事死,敬樂以事生。
    豈徒天性得,乃見人道成。

    357 《題瑞松亭》 宋·李處權

    德積固有源,吉卜可無地。
    要知青囊術,詎盡黃壤計。
    翁族鼎七閩,籍甚月旦議。
    五車聞善訓,三遷見深意。

    358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子游》 宋·林同

    犬馬何以別,斯言似太深。
    深言變養者,可不敬於心。

    359 《和向倅韻》 宋·彭龜年

    今日若馭風,前日如負甑。
    乘興試一出,意到即為勝。
    薌林有高人,能識未病證。
    談鋒不可遏,勇若春筍迸。

    360 《同陳秘監諸丈送黃商伯守常州石叔訪守上饒會》 宋·彭龜年

    惠山滋華池,玉山潤百卉。
    二賢競出守,山水亦自慰。
    人生別離難,朋舊走相謂。
    尅期會南湖,肯托簡書畏。

    * 關于可敬的詩詞 描寫可敬的詩詞 帶有可敬的詩詞 包含可敬的古詩詞(3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