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受記的詩詞(188首)

    1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唐·趙彥昭

    出豫乘秋節,登高陟梵宮。
    皇心滿塵界,佛跡現虛空。
    日月宜長壽,人天得大通。
    喜聞題寶偈,受記莫由同。

    2 《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唐·趙彥伯

    出豫垂佳節,憑高陟梵宮。
    皇心滿塵界,佛跡現虛空。
    日月宜長壽,天人得大通。
    喜聞題寶偈,受記莫由同。

    頌歌

    3 《偈二首》 宋·釋守道

    不從一地至一地,寂滅性中寧有位。
    釋迦稽首問然燈,仁者何名為受記

    4 《與僧道升二首》 宋·王安石

    跋陀羅師能幻物,幻穢為凈持幻佛。
    佛幻諸天以戲之,幢幢香果助設施。
    茫然悔欲除所幻,還為幻佛力所持。
    佛天與汝本無間,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本來空,受記豈非遭佛幻。

    5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巔,一名勝》 宋·范成大

    勝峰高哉摩紫青,白鹿導我登化城。
    住山大士喜客至,兜羅布界繽相迎。
    圓景明暉倚云立,艴如七寶莊嚴成。
    一光未定一光發,中有墨像隨心生。

    6 《次韻子瞻游徑山》 宋·蘇轍

    去年渡江愛吳山,忽忘蜀道輕秦川。
    錢塘后到山最勝,下枕湖水相縈旋。
    坐疑吳會無復有,扁舟屢出凌濤淵。
    今秋復入徑山寺,勢壓眾嶺皆摧顛。

    7 《史館楊嵎學士以詩話及空門之事次韻和之》 宋·楊億

    雙樹金言付囑頻,閻浮外護托王臣。
    誰知天祿草玄客,曾是靈山受記人。

    8 《余壬子秋丁太夫人憂因取藏經看閱至甲寅春以》 宋·虞儔

    五千經卷乃吾心,眼力年來卻不勝。
    且學趙州看半藏,從教舍利說三乘。
    循行數字難成佛,兀坐焚香也似僧。
    此法本來無所得,多生受記有燃燈。

    9 《堯章金銅佛塔歌》 宋·周文璞

    白石招我入書齋,使我速禮金涂塔。
    我疑此塔非世有,白石云是錢王禁中物。
    上作如來捨身相,饑鷹餓虎紛相向。
    拈起靈山受記時,龍天帝釋應惆悵。

    10 《再用前韻二首》 宋·吳潛

    翦水工夫入細難,篩塵屑末粲豪端。
    司寒便合修年譜,凌空何妨踐世官。
    惠可立時師受記,焦先臥處眾爭看。
    只緣一竅丹成熟,四體那拘瘠與胖。

    11 《重聘古梅行》 宋·王柏

    千金卜得繇非熊,木德將興獵太公。
    槐安與國已陳跡,盛衰直與陰陽通。
    知羹自昔親受記,欽冰齧雪工磨礲。
    此中洞洞無所有,徹上徹下俱玲瓏。

    12 《侍郎亭》 宋·黃庚

    東鄰花圃栽雙松,一朝煨燼枝葉空。
    侍郎庭前有雙松,至今古色摩蒼穹。
    此木受記本千栽,扶持若有神始終。
    天留真質表文獻,柯葉蕃茂根本豐。

    13 《周梅所攜正仲再和書韻見示次韻報之》 宋·舒岳祥

    少日從軍輝綠滕,如今一室與云朋。
    低眉深才車中婦,背俗空懸木上罾。
    保幸傳衣歸六宜,莫忘受記出燃燈。
    相期何止詩篇事,大節無城誓飲冰。

    14 《送鄭書記》 唐·錢起

    決勝無遺策,辭天便請纓。
    出身唯殉死,報國且能兵。
    受命麒麟殿,參謀驃騎營。
    短簫催別酒,斜日駐前旌。
    義勇千夫敵,風沙萬里行。
    幾年丹闕下,侯印錫書生。

    15 《戲贈張書記》 唐·李商隱

    別館君孤枕,空庭我閉關。
    池光不受月,野氣欲沉山。
    星漢秋方會,關河夢幾還。
    危弦傷遠道,明鏡惜紅顏。
    古木含風久,平蕪盡日閑。
    心知兩愁絕,不斷若尋環。

    16 《折丹桂(端復受官并序·通奉嘗欲為先碩人篆帔,命為詩語,某獻語曰:)》 宋·程大昌

    “詩禮為家慶,貂蟬七葉余。
    庭闈稱壽處,童稚亦金魚。
    ”通奉喜,自為小篆,綴珠其上。
    今此小孫端復以近制奏官,感記舊事,為詞以歌之,曼往為弟侄一笑。

    古詩三百首春天寫雨憂愁

    17 《書洛陽名園記后》 宋·李格非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
    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先受兵。
    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

    古文觀止地名議論

    18 《豐樂亭記》 宋·歐陽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
    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
    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顧而樂之。

    古文觀止敘事抒情散文

    19 《病梅館記》 清·龔自珍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
    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固也。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高中文言文哲理詠物寓人

    20 《越州趙公救災記》 宋·曾鞏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
    九月,資政殿大學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饑,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于官者幾人,溝防構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史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

    饑荒

    * 關于受記的詩詞 描寫受記的詩詞 帶有受記的詩詞 包含受記的古詩詞(18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