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醫口的詩詞(87首)

    1 《呈定國》 宋·蘇軾

    舊病應逢醫口藥,新妝漸畫入時眉。
    信知詩是窮人物,近覺王郎不作詩。

    3 《贈醫相者趙月堂》 宋·陳著

    維摩居士病不起,卻向方丈說法無一事。
    此證何證無實證,針灸湯藥所不治。
    子房狀貌如婦人,及到籌帷決勝無比倫。
    此相何相無實相,骨骼毛顏不足論。

    4 《贈芮醫》 宋·劉宰

    乳母夜深紉故衣,針墮兒側姥不知。
    兒膚受針口啼哭,展轉無眠計入肉。
    明日啼聲甚夜來,問兒疾苦誰能猜。
    拊摩忽到傷針處,兒啼欲絕姥方悟。

    5 《送陳待制自富沙移守京口》 宋·曾豐

    殿上舊開醫國口,閩中新出活人手。
    亙野桑麻水旱余,連村煙火兵戈后。
    饑得以食寒得衣,召為之父杜為母。
    公為民賦閔雨詩,民為公立遺愛碑。

    6 《譴瘧鬼》 唐·韓愈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馀輝。
    如何不肖子,尚奮瘧鬼威。
    乘秋作寒熱,翁嫗所罵譏。
    求食歐泄間,不知臭穢非。

    7 《勸善吟(醉會中贈郭行馀)》 唐·孟郊

    瘦郭有志氣,相哀老龍鐘。
    勸我少吟詩,俗窄難爾容。
    一口百味別,況在醉會中。
    四座正當喧,片言何由通。

    8 《陽城驛》 唐·元稹

    商有陽城驛,名同陽道州。
    陽公沒已久,感我淚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與曾閔儔。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9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此后江陵時作)》 唐·元稹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
    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
    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
    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

    典故隱居生活

    10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唐·白居易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疏狂屬年少,閑散為官卑。

    11 《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 唐·李商隱

    年鬢日堪悲,衡茅益自嗤。
    攻文枯若木,處世鈍如錘。
    敢忘垂堂戒,寧將暗室欺。
    懸頭曾苦學,折臂反成醫。

    12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13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唐·陸龜蒙

    微生參最靈,天與意緒拙。
    人皆機巧求,百徑無一達。
    家為唐臣來,奕世唯稷卨.只垂青白風,凜凜自貽厥。
    猶殘賜書在,編簡苦斷絕。

    14 《滿江紅(四首并和實之)》 宋·劉克莊

    往日封章,曾聳動、君王顏色。
    今似得、三閭公子,四明狂客。
    古不能箝言者口,天方欲壽中朝脈。
    算人間、豈有病無醫,須針石。

    15 《水龍吟(和幕府賀策應)》 宋·李曾伯

    吾皇神武中興,直須整頓輿圖舊。
    豈惟天顧,岷峨一角,但西其首。
    遮護咽喉,扶持氣脈,寧無醫手。
    有廟謨先定,傍觀何待,留侯躡、魏侯肘。

    女子

    16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17 《進學解》 唐·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
    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古文觀止勸學抒懷懷才不遇

    18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9 《原道》 唐·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古文觀止推崇儒道

    20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宋·蘇軾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
    圣明天縱,學問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

    古文觀止奏議

    * 關于醫口的詩詞 描寫醫口的詩詞 帶有醫口的詩詞 包含醫口的古詩詞(8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