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前和的詩詞(386首)

    221 《又和前韻十首》 宋·廖行之

    新詩筆力可天回,萬里東風掃凍開。
    照眼玉英清徹骨,花神報子亦瓊瑰。

    222 《又和前韻十首》 宋·廖行之

    嫩蘂含芳恰褪冰,此時偏惱少陵人。
    顛狂覓酒尋詩去,賞遍西湖幾樹春。

    223 《又和前韻十首》 宋·廖行之

    癡絕兒童不耐窮,搓酥綴蠟競銷鎔。
    如何見得真風度,須索天工歲一逢。

    224 《又和前韻十首》 宋·廖行之

    如今總總斗新妝,天與風姿壓眾芳。
    自是百年中第一,不因蘭菊返魂香。

    225 《又和前韻十首》 宋·廖行之

    勁氣由來不可摧,年年偏向臘前開。
    清芬肯為冰霜減,好在含章檐下栽。

    226 《和前韻》 宋·廖行之

    有賦為招隱,無文可送窮。
    郢歌應寡和,齊瑟自難工。
    好在南山霧,高眠北牖風。
    此心奚所得,要與古人同。

    227 《和前韻》 宋·廖行之

    久雨送春晚,倦游憐客窮。
    不因人事謬,安得詩篇工。
    鶯語喚昨夢,雞聲驚曉風。
    此時無好句,愁絕有誰同。

    228 《和前韻》 宋·廖行之

    詩原渺萬頃,袞袞來無窮。
    定應游戲爾,豈事雕琢工。
    三章見囊穎,一讀清頭風。
    貧兒獲茲富,往往至寶同。

    229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宋·廖行之

    乍雨還晴近禁煙,踏青人憩楚江邊。
    花枝處處爭妍媚,妝點春光二月天。

    230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宋·廖行之

    漫山百卉效奇珍,萬喜原頭雀舌新。
    不待清明改泉火,擷芳收取最先春。

    231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宋·廖行之

    雨歇花畦徑未乾,春衣初試覺輕寒。
    所欣節物能多好,祓禊臨流江水瀾。

    232 《仲本索歸甚遽前詩送行言之不足見示和篇覽之》 宋·虞儔

    幸有綈袍戀故人,不應回棹遽忘情。
    相逢且話十年事,此別又成千里行。
    歸去我猶慚靖節,催科誰解恕陽城。
    黃堂今有仁人在,璧水當年蓋已傾。

    233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 宋·趙蕃

    暇能頻相過,間或終歲闕。
    寧將數疏論,自有綢繆結。
    高山與流水,清風及朗月。
    花且事深期,人能廢明節。

    234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 宋·趙蕃

    梅兮何等花,意似幽人作。
    芳不待三熏,勝自專一壑。
    屈原語醉醒,孺子歌清濁。
    醉如糟可餔,清亦足可濯,

    235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 宋·趙蕃

    班左昔成書,幽秘或未呈。
    孟堅得師古,征南傳丘明。
    維昔西湖花,人孰知其貞。
    自非處士句,世亦安得名。

    236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 宋·趙蕃

    愛山驢倒騎,愛竹種借宅。
    是能寓吾神,夫豈有斷脈。
    平生江南春,老去荊州客。
    生徙嘆飄萍,死乃悲墓柏。

    237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 宋·趙蕃

    二君思飄飄,獨我意落落。
    博乎猶賢已,謔兮不為虐。
    是中有關鍵,未易輕啟鑰。
    至味匪鹽梅,舍古復奚酌。

    238 《陳嚴二先生和前詩見示次韻報之》 宋·趙蕃

    梅蕊何曾見,詩筒已再開。
    如憐今歲盡,喚起好春來。
    咫尺花當動,侵尋老故催。
    不知榮悴閱,更得幾何回。

    239 《和答曹季永縣尉用前韻見貽》 宋·趙蕃

    旱久疑成癘,梅枯未得開。
    悵然因有句,作者剩能來。
    風日寧渠貸,光陰覺我催。
    卻愁看欲盡,憶著首頻回。

    240 《文顯和答旦字韻詩再用前韻寄文顯》 宋·趙蕃

    憶昔追隨昏復旦,負郭雖賒足忘倦。
    別之未覺夢魂疏,但恨有時音信斷。
    世間變化何不有,深谷寧須問高岸。
    我今瘦骨立如山,君亦童頭不能亂。

    * 關于前和的詩詞 描寫前和的詩詞 帶有前和的詩詞 包含前和的古詩詞(38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