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利巧的詩詞(146首)
126
《金花葉》 元·王哲
名利牽纏怎徹。
誰肯把、善緣總結。
在火宅、居常炙*。
尚穿聊惡業。
斗巧爭如守拙。
早離了、機心切切。
稍能悟、三教秘訣。
也無生無滅。
128
《酹江月》 元·侯善淵
貪財競色,利名牽、縈系何時休歇。
鎮日忙忙如夢想,顛倒心猿馬劣。
昧地謾天,多能已會,以巧翻為拙。
萬般虛假,積成宿世冤業。
129
《贈高待聘》 宋·陳藻
待聘先生二十六,弟子滿堂修幾束。
下床一面月幾千,有客市廛錢別錄。
為兒不誦杞菊篇,舉籌欠魚須要肉。
老夫弱冠奇一秋,飄零平問君平卜。
131
《次韻答杜友》 宋·鄧深
小軒名大隱,粗可供趺坐。
遮眼時翻書,靜愿結香火。
似介還似癡,所向與時左。
不踐名利途,竊謂志亦果。
132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133
《舂硙吟》 宋·方回
槁木豈有情,頑石且無知。
何術使之動,不假人力施。
緯竹以為車,堰水江之湄。
湍流既迅急,樞軸為斡移。
134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135
《達理歌》 宋·釋印肅
普庵識心達理,不是胡言亂語。
教化三千大千,個個透泥入水。
應無所住生心,更不祭神拜鬼。
時中凈念法身,何假燒錢化紙。
136
《緣識》 宋·宋太宗
利鈍猶根性,無緣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識,輕浮力不任。
大乘通語默,稽古便知今。
137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利鈍猶根性,無緣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識,輕浮力不任。
大乘通語默,稽古便知今。
* 關于利巧的詩詞 描寫利巧的詩詞 帶有利巧的詩詞 包含利巧的古詩詞(14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