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冥行的詩詞(868首)
461
《古詩贈方希直》 宋·葉見泰
吾友方濟寧,其人世希生。
有如炎燉之雪,曙天之星。
平生特立不徇俗,窮年矻矻,惟究心乎羲文周孔之遺經。
一旦起作郡,卓然為群黎之怙恃,列牧之儀刑。
462
《答黃叔暘》 宋·游九功
冥鴻倦云飛,斂翼退遵者。
秋蟲感時至,自野來在宇。
老我久合歸,溪山況延儜。
俯此沙水清,面被煙塵聚。
463
《靈谷山》 宋·曾季貍
舊聞伯子記,已得靈谷名。
隱然望此州,奇勝稱山靈。
懸崖瀉瀑布,如高屋建瓴。
喬松數十丈,下有千歲苓。
464
《作歌詠蘇云卿》 宋·曾原
東湖湖面波渺瀰,東湖岸上春土肥。
先生鉏云明月曉,種來蔬甲今成畦。
把茅蕭蕭環四壁,此身不原人間識。
乾刊清夷那復知,寸心杳渺黃塵隔。
467
《陳老畫牛》 宋·趙汝績
老融棄發逃于禪,胸藏丘壑身林泉。
時拈寸草幻墨汁,慘淡咫尺生風煙。
尤工畫牛古絕比,不特形似真神全。
平生知己一攻愧,惜墨如命詩猶傳。
468
《南湖》 宋·趙汝談
每憶西湖上,青簾賣酒亭。
柳條魚頰翠,花片馬蹄聲。
寒食經行路,晴窗入夢屏。
因循春又曉,風絮攪空冥。
470
《子夏山》 宋·趙瞻
山因先師成令名,人心仰止懸青冥。
文侯北面款山扃,石室至今猶南傾。
直松萬林天籟聲,長材大東資連甍。
溪泉四出照骨清,潤物功溥民岡爭。
471
《讀書》 元·周砥
讀書易為感,時節已徂秋。
行游固可適,歲月不留。
高齋曠而寂,人務罕相酬。
千載事了了,寧不慕前修。
472
《游龍巖三洞之間》 元·周砥
商顏紫芝久不采,淮南丹書竟安在。
仙人勸我三洞游,身如騎龍到東海。
海氣茫茫云霧回,白波卷雪連山來。
雙童手弄海底日,紅光一道金蓮開。
474
《挽憲上人(六韻)》 明·蔡庸
舊禪棲古越,旅櫬隔新亭。
社散蓮猶白,吟余草自青。
鳥鳷行道路,蛙產灌畦瓶。
雨濕眠來石,風翻讀半經。
補衣荷片片,照佛火星星。
聽絕晨參磬,寥寥人杳冥。
475
《望湖亭遲唐子》 明·陳束
策策下危磴,風前立小亭。
獨游坐超越,屬思臨深冥。
野色向人盡,一湖含暉明。
云開知日處,其上峰遙輕。
目送鳥漸遠,嘹然遺我聲。
相感適無謂,于焉觀物情。
坐念所期子,影影塵中行。
476
《白頭母吟次楊孟載韻》 明·杜寅
白頭母,征人婦,銀釵零落鳳凰股。
天寒日暮練裙薄,脈脈無言倚庭樹。
良人何在西從軍,出入干戈死為伍。
腰間寶劍霜雪光,逐隊齊行砍妖虜。
477
《周玄初禱雨詩》 明·觀白
仙姿寒湛玉壺冰,斬叱群魔走百靈。
萬里風云生赤日,九天雷電下青冥。
瑤壇鶴唳秋如水,蕙帳人幽月滿庭。
安得相從過衡岳,飛行同躡鳳凰翎。
479
《扈駕郊壇陪祀》 明·胡侍
朱壇晴雪媚春空,云從天行氣象雄。
八駿宛回黃竹路,六龍遙向玉華宮。
爐煙半拂仙人掌,樹色微翻少女風。
應有海神來候駕,南端非霧碧冥濛。
480
《安樂窩》 明·黃輝
茲山曾姓孫,公來復為邵。
茅宇亦人群,遠心豁蒨峭。
危坐二十年,陰陽恣翻校。
用志疑于神,神者亦相勞。
* 關于冥行的詩詞 描寫冥行的詩詞 帶有冥行的詩詞 包含冥行的古詩詞(86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