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共傳的詩詞(1009首)

    181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員外翰林三學士》 唐·韓愈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汗漫不省識,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豈其由。
    是年京師旱,田畝少所收。

    182 《送惠師(愈在連州與釋景常、元惠游·惠師即元惠也)》 唐·韓愈

    惠師浮屠者,乃是不羈人。
    十五愛山水,超然謝朋親。
    脫冠剪頭發,飛步遺蹤塵。
    發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183 《桃源圖》 唐·韓愈

    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
    流水盤回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題封遠寄南宮下。

    184 《和水部張員外宣政衙賜百官櫻桃詩》 唐·韓愈

    漢家舊種明光殿,炎帝還書本草經。
    豈似滿朝承雨露,共看傳賜出青冥。
    香隨翠籠擎初到,色映銀盤寫未停。
    食罷自知無所報,空然慚汗仰皇扃。

    185 《酬藍田崔丞立之詠雪見寄》 唐·韓愈

    京城數尺雪,寒氣倍常年。
    泯泯都無地,茫茫豈是天。
    崩奔驚亂射,揮霍訝相纏。
    不覺侵堂陛,方應折屋椽。

    186 《宮詞三十首(存二十七首)》 唐·王涯

    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頭雙眼長。
    新睡起來思舊夢,見人忘卻道勝常。
    春來新插翠云釵,尚著云頭踏殿鞋。
    欲得君王回一顧,爭扶玉輦下金階。

    187 《除夜侍酒呈諸兄示舍弟》 唐·歐陽詹

    莫嘆明朝又一春,相看堪共貴茲身。
    悠悠寰宇同今夜,膝下傳杯有幾人。

    188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贈二君子》 唐·柳宗元

    弱歲游玄圃,先容幸棄瑕。
    名勞長者記,文許后生夸。
    鷃翼嘗披隼,蓬心類倚麻。
    繼酬天祿署,俱尉甸侯家。

    詠史宮廷

    189 《馬嵬行》 唐·劉禹錫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

    190 《游桃源一百韻》 唐·劉禹錫

    沅江清悠悠,連山郁岑寂。
    回流抱絕巘,皎鏡含虛碧。
    昏旦遞明媚,煙嵐分委積。
    香蔓垂綠潭,暴龍照孤磧。

    191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唐·劉禹錫

    八柱共承天,東西別隱然。
    遠夷爭慕化,真相故臨邊。
    并進夔龍位,仍齊龜鶴年。
    同心舟已濟,造膝璧常聯。

    192 《祭退之》 唐·張籍

    嗚呼吏部公,其道誠巍昂。
    生為大賢姿,天使光我唐。
    德義動鬼神,鑒用不可詳。
    獨得雄直氣,發為古文章。

    193 《省試行不由徑》 唐·張籍

    田里有微徑,賢人不復行。
    孰知求捷步,又恐異端成。
    從易眾所欲,安邪患亦生。
    誰能達天道,共此競前程。
    子羽有遺跡,孔門傳舊聲。
    今逢大君子,士節自光明。

    194 《贈殷山人》 唐·張籍

    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
    恓惶身獨隱,寂寞性應便。
    世業公侯籍,生涯黍稷田。
    藤懸讀書帳,竹系網魚船。

    195 《贈道士宜師(一作贈廣宣師)》 唐·張籍

    自到王城得幾年,巴童蜀馬共隨緣。
    兩朝侍從當時貴,五字聲名遠處傳。
    舊住紅樓通內院,新承墨詔賜齋錢。
    閑房暫喜居相近,還得陪師坐竹邊。

    196 《喜王起侍郎放牒》 唐·張籍

    東風節氣近清明,車馬爭來滿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萬里盡傳名。
    誰家不借花園看,在處多將酒器行。
    共賀春司能鑒識,今年定合有公卿。

    婉約地名寫景思鄉

    197 《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東元大夫》 唐·張籍

    相印暫離臨遠鎮,掖垣出守復同時。
    一行已作三年別,兩處空傳七字詩。
    越地江山應共見,秦天風月不相知。
    人間聚散真難料,莫嘆平生信所之。

    198 《神仙曲》 唐·李賀

    碧峰海面藏靈書,上帝揀作神仙居。
    清明笑語聞空虛,斗乘巨浪騎鯨魚。
    春羅書字邀王母,共宴紅樓最深處。
    鶴羽沖風過海遲,不如卻使青龍去。
    猶疑王母不相許,垂露娃鬟更傳語。

    199 《和樂天贈吳丹》 唐·元稹

    不識吳生面,久知吳生道。
    跡雖染世名,心本奉天老。
    雌一守命門,回九填血腦。
    委氣榮衛和,咽津顏色好。

    200 《春月》 唐·元稹

    春月雖至明,終有靄靄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帶霜。
    纖粉澹虛壁,輕煙籠半床。
    分暉間林影,馀照上虹梁。

    * 關于共傳的詩詞 描寫共傳的詩詞 帶有共傳的詩詞 包含共傳的古詩詞(100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