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全處的詩詞(901首)

    721 《岷峨嘆》 宋·程公許

    出門厭氛囂,歸臥集萬感。
    憑高一以眺,忽覺岷峨慘。
    岷發報山色千古同,非煙非霧愁瀋濛。
    杜陵昔歡珠玉走,彼猶有幸天府供。

    722 《絕勝亭》 宋·程公許

    大眼江郊杜集中,勝游何必恨匆匆。
    模糊樹木丹青古,詰曲汀沙篆籀工。
    昏曉之分含一氣,乾坤底處是全功。
    西南佳境冥搜遍,總合亭前立下風。

    723 《予既賦金貂亭詩巽伯求益不已偶得名酒連飲輒》 宋·蘇泂

    君不見陳留阮籍字嗣宗,竹林賢者渠稱雄。
    登山臨水輒經日,竟用酣飲全其躬。
    謂渾汝不得復爾,獨善猶子曰仲容。
    以其任達似叔父,氣壓道北空多銅。

    724 《挽寧宗皇帝章六首》 宋·王邁

    圣化調新瑟,仁師慰望霓。
    方還直全璧,旋復禹玄圭。
    聲教恢鄒魯,威靈暢女鞮。
    浯碑堪恨處,圣壽不天齊。

    725 《送良沃州賦得石上松》 宋·王邁

    南山巖石上,郁郁長青松。
    樛枝全似鐵,老干半成龍。
    法雨流根潤,慈云護影重。
    吾師掛錫處,苔蘚近來封。

    726 《壽制置夏節使》 宋·陽枋

    丙申蚩尤臨蜀口,三十年余遭踐蹂。
    當時五十郡全軍,兵與民財堪著手。
    鋒旗戊午肆長驅,江北江南分戰守。
    彫瘵僅存六州,鴻雁飛鳴孤夜吼。

    727 《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 宋·陽枋

    云山至寶非和璧,光耀煜天難毖密。
    一朝天子閘坤珍,此寶肯炎蜀人出。
    寶生蜀東六十年,蜀勢關吳妙陳述。
    蜀為頭目吳腹心,頭目清明腹心佚。

    728 《題平心堂》 宋·王柏

    洛龜圓文錫神禹,箕子陳范畀周武。
    九疇自天倫既敘,向用一以壽為主。
    人生富貴何足數,最要康甯安厥處。
    爾其好德全付予,惟皇之極必福汝。

    729 《李三朝奉哀詞》 宋·王柏

    羌與公別兮幾二十年,思渺渺兮路曼曼。
    棹剡溪兮乘興,訪故跡兮愴然。
    下晉齊之拜兮如夢,挑燈道舊兮猶平生歡。
    我少公兮六歲,悼彼此兮華顛。

    730 《送趙素軒去婺守為本道倉使》 宋·王柏

    人物乾淳舊典型,滿腔全是遠菴仁。
    來時懶作三刀夢,去日留為一道春。
    千里桑麻深雨露,雙溪風月更精神。
    出門父老歡迎處,猶有文公舊郡民。

    731 《壽城圍解制參向君玉貺以凱歌和韻二首》 宋·李曾伯

    誰知匕箸落轟雷,三月新城兩月圍。
    吉語雖傳淮鶴捷,驚心幾動海鷗機。
    公毋夸伐稱全璧,我為憂疑已佩韋。
    何處無魚堪薦飯,不須跕跕看鳶飛。

    732 《壽襄閫》 宋·李曾伯

    江南三月春事濃,人間處處熙東風。
    山陰亭下羽觴舉,長安小邊簫鼓從。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鈍鐵鉞朽。
    神州風景雖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733 《代餞蜀閫赴召樂語口號》 宋·李曾伯

    自擁琱旗運閫籌,星霜四歷玉關秋。
    深培根本安全蜀,直用精神定遠陬。
    琴鶴公將離峽口,樵漁我亦訪吳頭。
    溪山好處俱堪飲,江路相銜醉未休。

    734 《登四望亭觀雪》 宋·李曾伯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為水,但般俱是春風綠。
    此際全然許和氣,於中何處有纖塵。
    我來謾啜茶兒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735 《到徐晚村點木{箔白換卑}三首》 宋·陳著

    江云薄薄弄秋晴,小小籃輿款款行。
    才近□光山自別,稍迂石險路方清。
    峭崖全是古銅色,好鳥略無京樣聲。
    林下住家圖穩靜,近來此處亦多爭。

    736 《連山王開詩試子午花四首》 宋·陳著

    三數莖須細捻金,圓齊五瓣外紅深。
    酷憎媚俗長垂首,善處驕陽不動心。
    色變化成丹灶火,時開落應土圭針。
    感懷南北多分裂,此獨全名古到今。

    737 《次韻應誠則次楊君貴來求乃父長卿墓銘》 宋·陳著

    眼中宿草感懷長,聽徹啼鵑送洛陽。
    萍世生涯隨日異,花崖門徑尚風光。
    心知父志能全我,文得家傳早擅場。
    天也有人方寸事,本根深處自流芳。

    738 《吳景年真贊》 宋·陳著

    其容淵,其髯撳,其服野,其冠圜。
    是誰筆之得其粗焉,孰若見君于此筆之外,而知君于此筆之前。
    氣以直而肆,神以藏而全。
    付所無于自信,處所有如不然。

    739 《次山房韻》 宋·何夢桂

    西狩事非文殆喪,舂陵書出道寧孤。
    六經有舌存先圣,千古留心付后儒。
    杲日麗天隨處見,逝川行地幾時無。
    齋居珍重賡歌意,即此全吞太極圖。

    740 《和博古直五首》 宋·蒲壽宬

    圣門藹徒眾,幾人得稱賢。
    美哉全玉人,履行師淵騫。
    寒日辟蘆絮,饑倚負郭田。
    所樂者何事,至道森乎前。
    豈必挾日月,地行即飛仙。
    刀圭儻可覓,何處今赤泉。

    * 關于全處的詩詞 描寫全處的詩詞 帶有全處的詩詞 包含全處的古詩詞(9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