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先身的詩詞(2043首)

    721 《荊軻刺秦王》 兩漢·劉向 編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722 《鴻門宴》 兩漢·司馬遷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723 《勸學》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高中文言文議論學習勉勵

    724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725 《師說》 唐·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老師

    726 《論語七則》 先秦·佚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哲理

    727 《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元宵節懷念親人組詩

    728 《仙城寒食歌·紹武陵》 清·成鷲

    亢龍賓天群龍戰,潛龍躍出飛龍現。
    白衣蒼狗等浮云,處處從龍作宮殿。
    東南半壁燕處堂,正統未亡垂一線。
    百日朝廷沸似湯,十郡山河去如電。

    寒食節詠史懷古

    729 《九歌·國殤》 先秦·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悼亡贊頌愛國憂國憂民

    730 《送董元達》 宋·謝逸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須眉斑。
    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
    大梁城里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間。

    離別曠達勸慰

    731 《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宋·蘇軾

    我觀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徑寸,照夜光如月。
    好詩真脫兔,下筆先落鶻。
    知音如周郎,議論亦英發。

    送別贊美寫人

    732 《送石處士序》 唐·韓愈

    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于從事之賢者。
    有薦石先生者。
    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
    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游,未嘗以事免;勸之仕,不應。

    古文觀止規勸序文

    733 《贈寫御容妙善師》 宋·蘇軾

    憶昔射策干先皇,珠簾翠幄分兩廂。
    紫衣中使下傳詔,跪捧冉冉聞天香。
    仰觀眩晃目生暈,但見曉色開扶桑。
    迎陽晚出步就坐,絳紗玉斧光照廊。

    734 《吳子使札來聘》 先秦·公羊高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
    何賢乎季子?讓國也。
    其讓國奈何?謁也,馀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

    古文觀止

    735 《范雎說秦王》 先秦·佚名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閔然不敏。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勸諫

    736 《齊宣王見顏斶/顏斶說齊王》 先秦·佚名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

    古文觀止對話勸諫

    737 《魯仲連義不帝秦》 先秦·佚名

    秦圍趙之邯鄲。
    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古文觀止寫人歷史故事

    738 《樂毅報燕王書》 先秦·佚名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馀城,盡郡縣之以屬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
    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

    古文觀止書信

    739 《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
    竭知盡忠而蔽障于讒。
    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決之。

    古文觀止楚辭寫人品格勵志

    740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兩漢·司馬遷

    正義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寓理

    * 關于先身的詩詞 描寫先身的詩詞 帶有先身的詩詞 包含先身的古詩詞(204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