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暮春日,蘭亭修禊群賢集。含毫欲下意已先,媚日暄風佐搖筆。當時一筆三百字,但說斯文感今昔。誰知已作尤物看,流傳人間天上得。
漂泊天隅佳節,追隨花下群賢。只欠山陰修禊帖,卻比蘭亭有管弦。舞裙香未湔。淚竹斑中宿雨,折桐雪里蠻煙。喚起杜陵饑客恨,人在長安曲水邊。碧云千疊山。
落日西風原上好,笛聲誰奏伊涼。緩尋山徑掇幽芳。平生真自許,江海老潛郎。最愛杯中浮蟻鬧,鵝兒破殼嬌黃。使君醉里是家鄉。更追修禊帖,一詠一傳觴。
年來心目昏,稍息文字業。曉擁臺山云,時讀修禊帖。稚子來捋須,幼孫每持鑷。晚來微雨休,幽徑無不涉。
群賢修禊,書法遂東。永欣之傳,盛于越中。褚雖莫留,猶有遠公。至今千巖,颯然清風。
昭陵玉函出人間,開平經今四百年。永和遠距貞觀先,俯仰陳跡俱可憐。古人學書如學仙,笑鋒誰人玄之玄。水晶宮裹佳公子,風流翰墨皆水然。
修禊節。晉人風味終然別。終然別。當時賓主,至今清絕。等閑寫就蘭亭帖。豈知留與人閑說。人閑說。永和之歲,暮春之月。
送別勸勉寓理
蔥嶺書如積,銀鉤墨尚新。前身虞學士,今代衛夫人。曲水修蘭禊,明珠采洛神。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須珍。
老我愧不學,無以祛六蔽。短綆赴修汲,深淺忘厲揭。每逢撲凸篇,如對葛答謎。敵壘或致師,何以御柴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