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佛理的詩詞(175首)
62
《沁園春·叉手者誰》 元·李道純
叉手者誰,合掌者誰,擊拳者誰。
只這些伎倆,人猶錯會,無為妙理,孰解操持。
我為諸公,分明舉似,老子瞿曇即仲尼。
思今古,有千賢萬圣,總是人為。
64
《百字令 釋宗》 元·王*
真宗頓悟,理幽微、了了無言可說。
曠劫至今全體具,湛寂元無生滅。
拂塵拈花,穿衣吃飯,*覿面分明泄。
頭頭皆是,何須特地差別。
65
《重修圣濟院》 宋·陳有聲
蒙泉距宜春,相去百余里。
有僧來問余,借問何姓氏。
乃余昔所敬,見之蹙然喜。
敘余語未既,省記到山始。
66
《贈畫魚賈兄》 未知·陳俞
春江浩蕩春江闊,夜半湖聲涌新沫。
曉風吹斷碧云根,萬頃滄波帶晴豁。
浪花瀲滟翻紅桃,群魚出沒乘輕濤。
悠揚得意鼓鱗鬣,十十五五同為曹。
67
《題巫山瞻華亭》 宋·鄧諫從
崚贈玉削三千丈,翠潑嵐光冷相向。
風含太古云氣長,變化溟濛紛萬象。
陰晴一日肯四時,天籟壑深虛自響。
神山娟妙擢群參,錦繡鋪張獻奇狀。
68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71
《偈二首》 宋·釋慧溫
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籌帷幄。
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
凡情圣量,不能劃除。
理照覺知,猶存露布。
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
大乘小乘,似認橘皮為猛火。
73
《偈》 宋·釋坦
徑山有個竹篦,直下別無道理。
佛殿廚庫三門,穿過衲僧眼耳。
75
《游南山》 宋·汪任
湞陽富佳致,無以過南山。
山高雄地理,萬丈親云端。
攀援臨絕頂,氣象非塵寰。
神存古廟貌,臺敞舊軒欄。
78
《寒食登韓亭》 宋·鄭厚
燔身介子意何忙,理跡昌黎道更光。
慷慨一封論佛骨,流離萬里入蠻鄉。
孤芳亭角留韓木,遺愛人心比召棠。
勿謂筆端無造化,如何祛鱷似祛羊。
80
《再至和前韻》 明·陸容
此度停橈入梵宮,橘花香里坐薰風。
閑心頗為江山奪,實理元非夢幻空。
云隱小窗禪榻靜,日斜深殿佛燈紅。
留題欲和鴻泥句,誰復才情似長公。
* 關于佛理的詩詞 描寫佛理的詩詞 帶有佛理的詩詞 包含佛理的古詩詞(17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