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何物性的詩詞(378首)

    41 《過邠州留題》 宋·竇儀

    多少樊籠不敢開,強拘物性要相倍。
    何時得似邠州守,德政臨民鶴自來。

    42 《題韓干馬》 宋·龔復

    奚官小臣職奚為,馬饑則秣渴飲之。
    龍媒八尺千里姿,雪花被身云陸離。
    洼之異種來天池,乘與重惜間驅馳。
    河清海晏無盤嬉,壯士老死不得騎。

    43 《接花》 宋·游酢

    色紅可使紫,葉單可使千。
    花小可使大,子小可使繁。
    天賦有定質,我力能使遷。
    自矜接花用,可奪造化權。

    44 《述游》 明·傅汝舟

    規步無捷徑,匏系豈達情。
    學稼力云疲,斧藻竟何成。
    厭抑居人世,悲哉日月征。
    大丙既非我,陰陽成寇兵。

    45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為韻》 宋·陸游

    言語日益工,風節顧弗競。
    杞柳為桮棬,此豈真物性。
    病夫背俗馳,梁甫時一詠。
    奈何七尺軀,貴賤視趙孟。

    46 《栽木芙蓉》 宋·王禹偁

    憶在長洲縣,手植芙蓉花。
    春栽秋成樹,枝葉青婆娑。
    八月寒露下,朵朵開紅葩。
    輕團蜀江錦,碎剪赤城霞。

    47 《觀物吟二首》 宋·邵雍

    柳性至柔軟,一年長丈余。
    雖然易得榮,奈何易得枯。

    48 《賀人致政》 宋·邵雍

    人情大率喜為官,達士何嘗有所牽。
    解印本非嫌薄祿,掛冠殊不為高年。
    因通物性興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權。
    宜放襟懷在清景,吾鄉況有好林泉。

    49 《將歸》 宋·黃公度

    北首寒猶淺,南轅暑正深。
    馬蹄長道路,鹿性本山林。
    客至能相勉,愁來可獨禁。
    功名竟何物,造化久冥心。

    50 《感秋六首》 宋·鄭獬

    短松青鐵干,童童三尺馀。
    花實少姿媚,獨與寒心俱。
    暴霜時侵凌,奮怒張雄須。
    長楸擁腫材,旁蔭可容車。

    51 《宋史館檢閱所性先生時天彝父挽些》 宋·王柏

    大專槃物兮剛柔盪摩,五行雜糅兮顓蒙孔多。
    陶一氣之奇佹兮奄宇宙之幾何,握異采之陸離兮蹇儃佪而逶迤。
    襲正軌之茂而兮恥踐跡而循科,御長轅而獵太空兮摧九折之峨峨。
    孑不群而介立兮眾囂囂而肆呵,玄虬蹶泥兮浸雄虹於頹波。

    52 《李監餉四物各以一絕答之·甘蔗》 宋·方岳

    老境於我漸不佳,一生拗性舊秋崖。
    笑人煮簀何時熟,生啗青青竹一排。

    53 《雨中簡孫文輔》 宋·章甫

    馬瘦憑誰相,龜靈故自焦。
    世途何偪仄,物性各逍遙。
    君老嗟黃綬,吾衰感黑貂。
    雨寒無病惱,酒熟即招邀。

    54 《題傅侍郎寒碧十五韻·凈涼》 宋·陳宓

    何物擢仙質,天然契吾性。
    不染濁水泥,明月水中映。
    只許此君看,風清雨娟凈。

    55 《宋子淵有詩及性宗事用韻寄之二首》 宋·郭印

    還淳反樸似山農,與物相忘即大同。
    造理自超言意表,發機不離見聞中。
    批云切月能無事,轉地回天別有功。
    公案見成何必舉,請君於此嗣宗風。

    56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隨緣心不見,性各本來真。
    惡事夸唇頰,愚癡似醉人。
    忙忙何物有,急急利名親。
    入定觀浮世,蒼生業感因。

    57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時人不識理深玄,細意精修被業牽。
    幻化杳冥隨物性,虛無豈是亂相遷。
    龍飛入位真堪仰,虎伏休閑有自然。
    洞里煙霞何縹緲,神仙景致沒休年

    58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59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60 《歸去來兮辭·并序》 魏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抒情向往歸隱田園

    * 關于何物性的詩詞 描寫何物性的詩詞 帶有何物性的詩詞 包含何物性的古詩詞(3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