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住身的詩詞(812首)

    601 《寒食雜興二篇》 宋·鄭剛中

    小小圍亭書掩關,身閑不用更偷閑。
    柳綿盡日高低處,春色於人去住間。
    已醉更應將酒解,負花須索把詩還。
    我今已是霜顛禿,不比休文只鬢斑。

    602 《送南平僧歸里》 宋·王灼

    牂牁水闊嶲山高,仁敖君長曾紛搔。
    時移事變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
    我住涪江一區宅。
    頗恨長安遠如日。

    603 《送鄒德久還鄉在福唐作》 宋·李彌遜

    長松瑟瑟搖悲風,方床冷枕鳴秋蛩。
    短衾客子起孤決,平明歸思如春鴻。
    我家君家各陽羨,夢寐不聽閩山鐘。
    自從胡馬飲江水,去住彼此隨飛蓬。

    604 《謝韓秀才送松栽四首》 宋·馮時行

    新拓藤蘿住翠巒,移根千本到云端。
    初乘雨露迎春種,便作云霄蔽日看。
    巖穴從今增氣象,伏苓可擬救衰殘。
    知君有意憐棲隱,更約堅身待歲寒。

    605 《燈下讀山谷詩》 宋·曹勛

    天下無雙雙井黃,遺編猶作舊時香。
    百年人物今安在,千載功名紙半張。
    使我詩篇如許好,關人身事亦何嘗。
    地爐火暖燈花喜,且只移家住醉鄉。

    606 《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鮮不嗜酒》 宋·胡寅

    美祿無過酒,星泉奠兩儀。
    端由皆作圣,意趣少人知。
    肇命惟元祀,迎春祝壽祺。
    功深資藥石,力厚起疲贏。

    607 《題蔡生竹里茅檐似野航》 宋·胡寅

    誅茅自結林中屋,林密先刪百竿竹。
    南山獻狀漏南亭,北路行歌喧北曲。
    誰知江海蔡中郎,歲晚棲棲泊嶺陽。
    未有凈名方丈室,小齋聊寄錦江航。

    608 《題能仁照庵紹亨所建》 宋·胡寅

    福州多僧天下聞,緇衣在處如云屯。
    何人能了上大事,齋魚粥鼓徒紛紛。
    云中復表第二月,何異污渠鑒毛發。
    不獨詩人水鏡昏,定知佛祖龕燈滅。

    609 《和陳國佐亦愛堂韻》 宋·吳芾

    紛紛當世士,盡道休官去。
    有墮塵網中,誰能復回顧。
    重為軒冕惑,一念遂差互。
    要當發深省,悟此形皆寓。

    610 《續潘仲嚴秋夜嘆》 宋·吳芾

    秋夜涼,秋夜涼,碧天如水涵月光。
    空堂耿耿不成寐,起坐拔劍歌慨慷。

    611 《和陶神釋》 宋·吳芾

    人生稟一氣,自微而至著。
    不問富與貧,不論新與故。
    自有形影初,我便相親附。
    二子既有言,我寧無一語。

    612 《予赴官當涂絕江而西夜宿慈嚴秉燭游三洞時主》 宋·吳芾

    洞中風水鎖松筠,一見都忘老病身。
    安得結茅長此住,臨風臨水作閑人。

    613 《朱世同喜雪中得酒出佳篇相謝用韻奉酬》 宋·吳芾

    吾子一布衣,抱道仍懷德。
    人呻仰其高,耐寒如松柏。
    亦復誚其介,忍窮如鐵石。
    欲耕且無田,欲住且無宅。

    614 《再和》 宋·王之望

    年將六秩諸衰具,漏盡鐘鳴行不住。
    一身許國銖兩輕,萬里攜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習勞苦,三鱣先生嗟晚暮。
    分為一世數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615 《登大峨絕頂睹圓相佛光成長句二十韻》 宋·王之望

    峨眉峻極西南著,萬影莊嚴諸佛住。
    高標天柱八宏張,雄鎮坤維百靈赴。
    我來雨霽群峰出,正值春喧三月暮。
    上方解凍僧人巖,遠俗來游客填路,

    616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617 《次制帥所和前韻》 宋·王之望

    圣主憂勤躬萬務,英豪寧許山林住。
    弓旌號召士無留,竹帛功名公所赴。
    天表對揚咨見晚,坤維鎮撫歌來暮。
    雪山增生絕紛埃,蜀道非難履平路。

    618 《再用魏城驛韻貽白綿州》 宋·李流謙

    多病相如故倦游,歸逢清潤麥天秋。
    回頭漸遠將軍幕,飛夢先登帝子樓。
    磊落聲稱元古郡,醉吟家世自詩流。
    此身只擬春中老,莫問君平住益州。

    619 《暑退》 宋·姜特立

    歸臣林間十二春,心安日日是良辰。
    家居佛界清涼國,人住仙宮自在身。
    無事入山尋阮客,有時擊壤助堯民。
    雖無高行追先隱,畢究田園樂亦真。

    620 《次韻雷知院觀音詩因敘家中銅像之詳》 宋·樓鑰

    鼻祖家住江東邊,推擇為吏心靜淵。
    朝朝趨邑過圮上,時見暗磧光煜然。
    平時奉佛心至謹,建立塔廟崇諸天。
    試令便介識所在,退公始得來其前。

    * 關于住身的詩詞 描寫住身的詩詞 帶有住身的詩詞 包含住身的古詩詞(81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