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問的詩詞(1440首)
661
《積善堂詩》 宋·晃沖之
星次朝當赦,龍符夜改元。
忽傳優老詔,周及庶臣門。
細札頒殊禮,陪封錫異恩。
大酺堪一笑,束帛不須論。
663
《挽趙秋曉》 宋·黎善夫
十載荒村共亂離,云龍上下憶追隨。
生前已飽撞鐘問,死后方傳覆瓿詩。
此夕巷歌誰忍發,他年鄰笛自應悲。
傷心豈為幽冥負,重為斯文一涕洟。
664
《留題金精山》 宋·黎仲吉
昔人鸞鳳色沖天,吳芮遺祠在洞前。
氣勢徒知凌宇宙,干戈無力問神仙。
謾輕龜玉傳王業,空得松杉接洞煙。
一等辛勤鑿巖穴,禹門千古事仍傳。
666
《舟次南華寺》 宋·李喬木
衣缽相傳舊,菩提漫爾裁。
好山僧獨占,冒暑我初來。
野鳥迎人語,溪塘傍竹開。
登臨問因果,老衲笑相陪。
667
《題靈巖洞》 宋·李知已
三巖九洞絕塵寰,問訊真人得縱觀。
丹就已乘仙鶴去,云深元有老龍蟠。
鐵船泛海源流遠,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認詩句,欲歸傳作畫圖看。
668
《留題碧落洞》 宋·連希元
神仙誰道杳難窮,老俗相傳住此宮。
山裂舊分三鳧洞,羽飛曾馭九天風。
玉為雙闕無塵到,云作丹梯有路能。
誰問稚川何處在,儼然金灶列壺中。
669
《挽李制干子誠》 宋·林光朝
文字紛紛更問兵,秋燈束發尚青熒。
便令三子成門戶,卻許諸孫說典型。
隔水忽傳朝露曲,行人長數夕陽亭。
河東健筆惟諸薛,梅子崗邊為勒銘。
671
《墨池發祥詩呈蔣教》 宋·劉名世
城頭學宮高巍巍,中有方井號墨池。
窮冬不竭春不溢,往往石眼通江湄。
故老相傳右軍宅,滌硯濡毫向池側。
蘭亭絕筆跡成塵,此間池水猶能黑。
673
《詔赦至感而有詩》 宋·聶守真
乾坤殺氣正沉沉,又聽燕臺降德音。
萬口盡傳新詔好,累朝誰念舊恩深。
分茅裂土將軍志,問舍求田父老心。
麗正立班猶昨日,小臣無語淚沾襟。
674
《上王平章》 宋·邵允祥
武陵春暖浩無涯,城下樓船陌上車。
禮樂遠傳吳季札,衣冠舊是漢長沙。
秋高劍氣橫千里,夜靜書聲啟萬家。
非是避秦前日路,行人何必問桃花。
675
《簡柳濬卿》 宋·沈說
一別僅三年,相看事宛然。
旋添新蒜發,猶聳舊吟肩。
紅日征途外,黃花喜氣邊。
不須勞寄問,姓字有人傳。
676
《天津橋》 宋·石逢龍
下馬過天津,聽傳禁漏頻。
惟憐一橋月,曾照六朝人。
金制剝門字,紅飛粉壁塵。
中官來宿內,因問帝鄉親。
677
《寄四明教主》 宋·釋秘演
古疏傳深旨,清流照瘦顏。
四方來問道,半世不離山。
養鶴憐終潔,看云許共間。
仍聞焚紀質,幾欲別人間。
* 關于傳問的詩詞 描寫傳問的詩詞 帶有傳問的詩詞 包含傳問的古詩詞(144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