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伏脈的詩詞(42首)
1
《寄賦黃東發湖山精舍》 宋·陳著
斷鰲奠極戲者誰,岷山如龍萬里馳。
大江之陽起衡岳,崒嵂散作千委蛇。
直趨四明卓秀偉,二百八十峰參差。
潮江合拜山駐腳,伏脈分行東西支。
2
《留題伏波巖》 宋·章峴
江瀾洄洑嚙山根,山裂巖開石室存。
溺鬼夜呼千嶂黑,蟄龍晨起一川渾。
金沙試決通泉脈,翠壁閑題破蘚痕。
三伏幾人逃畏暑,豈惟河朔有清尊。
3
《度石門山》 唐·杜審言
石門千仞斷,迸水落遙空。
道束懸崖半,橋欹絕澗中。
仰攀人屢息,直下騎才通。
泥擁奔蛇徑,云埋伏獸叢。
6
《南山詩》 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
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
山經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寫山
11
《七發》 兩漢·枚乘
楚太子有疾,而吳客往問之,曰:“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太子曰:“憊!謹謝客。
”客因稱曰:“今時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意者久耽安樂,日夜無極,邪氣襲逆,中若結轖。
紛屯澹淡,噓唏煩酲,惕惕怵怵,臥不得瞑。
辭賦精選寫人諷喻
13
《滿庭芳》 宋·張繼先
閑里工夫,無中妙用,切休擬議參詳。
龍降虎伏,真土自中黃。
行動起居寢食,隨緣度、莫動真陽。
歸根處,神凝脈住,玉界發天光。
15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17
《楚南偉觀樓》 宋·陳峴
平生足跡窮遐陬,一麾更守湖湘州。
西接懸崖五溪曲,南望渺極蒼梧愁。
天涯牢落孰慰意,千嶂倒影三江流。
千里脈絡茲要會,意趣端與江山投。
18
《雹》 宋·戴埴
玄默執徐歲,月律終無射。
京師連雨雹,小者如彈,大者如拳。
林柯葉亂下,
19
《躍馬泉》 宋·李景遹
南山突兀橫青空,鹿豕禽魚得所宮。
修鱗于此亦養德,光怪夜發山川紅。
風云變化化事已矣,獨有崖嶠留馀雄。
至今山泉脈四溢,噴薄聲撼枯枬楓。
20
《白馬井》 宋·譚景先
玉踠神跑井,崇祠漢伏波。
海濤如許近,地脈不同科。
德澤甘泉美,人資惠利多。
靈蹤傳萬古,蒼石有誰磨。
* 關于伏脈的詩詞 描寫伏脈的詩詞 帶有伏脈的詩詞 包含伏脈的古詩詞(4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