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井的詩詞(404首)

    121 《南海陶令送水沉,報以雙茶二首》 宋·楊萬里

    嶺外書來謝故人,梅花不寄寄爐熏。
    辨香急試慱山火,兩袖急生南海云。
    苒惹須眉清入骨,縈盈窗兒巧成文。
    瓊琚作報那能辨,雙春風輟一斤。

    122 《送子上弟之石》 宋·楊萬里

    我生苦終鮮,四海皆弟兄。
    四海尚如許,而況吾宗盟。
    君年甫弱冠,已有後異聲。
    作賦擬三都,著論追過秦。

    123 《雙茶寄贈景仁》 宋·司馬光

    春睡無端朽逐人,驅訶不去苦相親。
    欲憑洪真茶力,度遣力圭報谷神。

    124 《和運使舍人北園餞別行憩三閃僧舍冒雪宿百》 宋·司馬光

    驪駒北上雪孱顏,{左革右闌}矢前驅度漢關。
    僧室松杉清照眼,驛亭煙火迥依山。
    馬銜邊草枯猶瘦,雁怯胡云冷未遠。
    賤子不須回首問,鬢毛蕭颯簿書間。

    125 《雙茶》 宋·歐陽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月夸。

    126 桐》 宋·歐陽修

    檐欹碧瓦拂傾梧,玉聲高轉轆轤。
    腸斷西樓驚穩夢,半留殘月照啼烏。

    127 《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龍》 宋·無名氏

    鯪鰻環繞楯間,兩目神光狀類丹。
    杖撲投淵陰霧鎖,殿堂洶涌盡波瀾。

    128 《明》 宋·梅堯臣

    顯晦有難必,孰云幽不明。
    發寒泉,光若月色盈。
    陰陽信奇變,曷用究厥情。
    譬彼出炎火,投薪丹焰成。
    吾人勿驚異,但自汲缾罌。

    129 《李仲求寄建溪洪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嘗何》 宋·梅堯臣

    忽有西山使,始遺七品茶。
    末品無水暈,六品無沉柤。
    五品散云腳,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瓊乳,二品罕所加。

    130 《道次靈》 宋·梅堯臣

    面水不動,傍分龍鱗激。
    泉氣時生漚,上涌光的皪。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覿。
    旱歲或來祠,彈弦屬靈覡。

    131 《姑蘇雜詠 言公》 明·高啟

    寥寥武城宰,遺虞山陰。
    千載汲未竭,九仞功應深。
    藝囿自可灌,道源誰復尋。
    弦歌聽已歇,瓶綆看還沉。
    無為渫弗食,惻惻起嘆音。
    一瓢樂未改,庶幾回也心。

    132 《玉》 宋·曾幾

    茗飲貴石泉,江流亦其亞。
    甘寒如此,未肯出汝下。

    133 《初與文潛入館魯直貽詩茶硯次韻》 宋·晁補之

    黃侯閱世如傳郵,自言何預風馬牛。
    草經不下天祿閣,詩入雞林海上州。
    兼陳九鼎燦玉鉉,并綴五冕森珠旒。
    后來傀磊有張子,姓名并向紫府收。

    134 《寄龍辯才法師三絕》 宋·蘇轍

    山色青冥葉未紅,湖光凝碧曉無風。
    行窮上下兩天竺,望斷南山龍龍。

    135 《寄龍辯才法師三絕》 宋·蘇轍

    水中藏東海魚,側盆翻雨洗凡夫。
    隔山欲共公相見,莫道從來一滴無。

    136 《江州五詠 浪》 宋·蘇轍

    江波浮陣云,岸壁立青鐵。
    胡為中泉,涌浪時驚發。
    水性本無定,得止自澄澈。
    誰為女媧手,補此天地裂。

    137 《揚州五吟其三蜀》 宋·蘇轍

    信腳東游十二年,甘泉香稻憶歸田。
    行逢蜀恍如夢,試煮山茶意自便。
    短綆不收容盥濯,紅泥仍許置清鮮。
    早知鄉味勝為客,游宦何須更著鞭。

    138 《寄龍辯才法三絕〈并敘〉》 宋·蘇轍

    轍自績溪蒙恩召還,將自宣城沿大江以歸。
    家兄子瞻以書告曰:“不如道歙溪,過錢塘,一觀老兄遺跡。
    ”轍用其言。
    既至吳中,迫于水涸,不能久留。

    139 《和毛君州宅八詠其六煉丹》 宋·蘇轍

    燒丹八百年,塵緣消盡果初圓。
    石床蘇甃人安在,綠水團團一片天。

    140 《江州五詠其二浪》 宋·蘇轍

    江被浮陣云,岸壁立青鐵。
    胡為中泉,涌浪時驚發。
    水性本無定,得止自澄澈。
    誰為女媧手,補此天地裂。

    * 關于井的詩詞 描寫井的詩詞 帶有井的詩詞 包含井的古詩詞(4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