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端春草已如生,點綴蠱沙更未停。淺著鵝黃作胡蝶,深將猩血染蜻蜓。
我丈風流元佑枝,晴軒雨雹筆端迷。從容文武一時了,賦罷木犀觀水犀。
寢瘵當老秋,入夜庭軒空。天光脆如洗,月色清無縫。風飆戾戾輕,露氣霏霏重。檐花伴徐步,籠燭窺孤諷。
茂林當日映群賢,也喚畸人到席間。棄我便驚車轍遠,懷君端合鬢毛班。夢中猶得攀珠樹,別后能忘倒玉山。遙想詩成記來日,筆端風雨發天慳。
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前酒興豪。領略正應胸次別,吟哦更覺筆端高。
鷗鷺驚飛去又回,藕花初為使君開。千山急雨催詩筆,四面清波映酒罍。暫倚高旌留勝賞,有懷別乘約重來。銀鉤灑落傳新句,二妙端知共一臺。
二年相伴影隨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舊痕猶在眼,閉門高節欲生鱗。畏途自衛真無敵,捷徑爭先卻累人。遠寄知公不嫌重,筆端猶自斡千鈞。
公子平生無長物,兒研生涯敵玉冰。二妙端能并送似,便呼毛穎試溪藤。
南宮仙老本多才,素幅珍紈繪境開。高節自緣心匠出,野叢還擁筆端來。掛馀粉籜疑飄席,玩久風枝欲掃苔。俗眼莫驚無藻麗,歲寒顏色抵瓊瑰。
三厄五窮能養詩,養之成熟氣混夷。不知胸次是三代,可與筆端為四時。收拾性情歸大樸,發揮風月出多儀。勘符容有一未合,更把大通肯轉移。
攝政朝章重,持衡國相尊。筆端通造化,掌內運乾坤。青史遺芳滿,黃樞故事存。空悲渭橋路,誰對漢皇言。
伯英草圣稱絕倫,后來學者無其人。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纖腕。初聞之子十歲馀,當時時輩皆不如。
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日月中堂見,江湖滿座看。夜凝嵐氣濕,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
中秋過了,重陽將近,正是一年佳處。棖黃橘綠總尋常,看丹桂、余香再吐。胸中星斗,筆端風雨,定約蟾宮高步。賜袍歸帶御爐薰,共歲歲、斑衣戲舞。
少婦懷春思念
河南靈地,信從生俊杰,皆由天佑。見說簪纓稱世襲,復是青氈還舊。學海淵源,筆端鋒鏑,未遜誰居右。使臺暫贊,直須黃閣環召。
古詩三百首羈旅
吳頭楚尾散花洲,天闊波云恰下鷗。帝子胸中有江漢,故能風露筆端秋。
將軍心眼到滄洲,木脫波生一夜秋。想得筆端鳧雁足,又添鸂鶒起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