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二端的詩詞(190首)

    121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尋芳空茂木,斗草得幽蘭。
    歌舞纖絺健,嬉游玉佩珊。

    122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新煮青筠稻米香,旋抽獨繭薄羅光。
    利堆雕俎添崖蜜,爭作輕衫薦壽觴。

    123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御溝繞殿細無聲,飛灑彤墀曉氣清。
    開到石榴花欲盡,陰陰高柳一蟬鳴。

    124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溽暑避華構,清風迎早朝。
    楓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125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南訛初應歷,五日未生陰。
    靈藥收農錄,薰風拂舜琴。

    126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皇心本夷曠,一氣自炎涼。
    不廢荊吳舊,民風見未央。

    127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九門已散秦醫藥,百辟初頒凌室冰。
    飲食祈君千萬壽,良辰更上辟兵繒。

    128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雨遲麥粒尤堅好,日麗蠶絲轉細長。
    入夏民間初解慍,宮中時舉萬年觴。

    129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士院端午帖子二》 宋·蘇轍

    汴上初無招屈亭,沅湘近在國南坰。
    太官漫解供新宅,諫列猶應記獨醒。

    130 《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閣六首》 宋·蘇轍

    壽康朝謁蚤,長信燕閑多。
    不有圖書樂,其如晝漏何。
    玉宇宜朱夏,壺冰生晚涼。
    深心念行暍,清夜久焚香。

    131 《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皇帝閣六首》 宋·蘇轍

    溽暑避華構,清風迎早期。
    楓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南訛初應歷,五日未生陰。
    靈藥收農錄,薰風拂舜琴。

    132 《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夫人閣四首》 宋·蘇轍

    修廈欺晴日,重簾度細風。
    群仙不煩促,長在廣寒宮。
    尋芳空茂木,斗草得幽蘭。
    歌舞纖絺健,嬉游玉佩珊。

    133 《次韻和薛端公歸故里之什二首》 宋·魏野

    茜旗影里椹袍身,迎入蒲津免問津。
    策蹇去時為舉子,乘驄歸日是功臣。
    豈同化鶴千馀歲,才過登龍十數春。
    開宴仍聞傾錫賜,酣歌喜殺故鄉人。

    134 《次韻和薛端公歸故里之什二首》 宋·魏野

    尚輟通儒外計籌,堂堂身豈等閑酬。
    綺羅笑別文翁郡,錦繡榮歸舜帝州。
    貰酒村穿經樹過,讀書寺入翠嵐游。
    逍遙樓樹家山逈,得意詩銷此處留。

    135 《送薛端公赴右蜀均輸兼呈司理劉大著二首》 宋·魏野

    金魚新躍繡衣邊,暫委均輸出劍關。
    九折路危驄馬怯,一方塵靜木朱閑。
    諸侯迎送威風下,赤子歌謠喜氣間。
    更羨錦城劉大著,海棠花里恣追攀。

    136 《送薛端公赴右蜀均輸兼呈司理劉大著二首》 宋·魏野

    旌旆悠悠出陜時,白頭人送倍依依。
    蜀川尚憶蒲蘆政,蠻洞先驚獬豸威。
    祖席香濃花未老,行廚味簡筍初肥。
    公馀若存相如賦,郫縣梅仙好發揮。

    137 《故端明尚書汪公挽詞二首》 宋·韓元吉

    未冠登華選,高文動漢廷。
    持身嚴榘席,慮世炳丹青。
    庶府咨沿革,諸儒風典型。
    空嗟廊廟略,不上鼎彝銘。

    138 《故端明尚書汪公挽詞二首》 宋·韓元吉

    獻納高門地,君王識履聲。
    閩山歌惠政,蜀道憺威名。
    逝矣嗟天命,誰歟總國成。
    弟兄無六十,殄瘁亦堪驚。

    139 《贈延福端老二絕》 宋·黃公度

    飄然瓶錫信行藏,偶駐姜峰古道場。
    欲識高人用心處,白云堂下一爐香。

    140 《贈延福端老二絕》 宋·黃公度

    我來欲問小乘禪,慚愧塵埃未了緣。
    忽憶去年秋夜話,共聽風雨不成眠。

    * 關于二端的詩詞 描寫二端的詩詞 帶有二端的詩詞 包含二端的古詩詞(1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