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爭路的詩詞(996首)

    821 《春雪》 宋·李彌遜

    繁云初弄日,累靄漸韜霞。
    夜色連空迥,春英入望賒。
    白霓分羽衛,青女亂簪珈。
    栩栩思輕蝶,飛飛欲盡花。

    822 《次韻李伯紀丞相游賢沙鳳池之作二首》 宋·李彌遜

    幾日公來浴鳳池,蹇驢陪乘偶參差。
    羈棲自笑臥盤谷,健句爭無誦渼陂。
    世路吹虀無念到,山游啖蔗不言知。
    袖書倘遂云根長,肯與酸寒鄭老期。

    823 《夏日同伯氏畢裕之守一程國材游天寧登西山國》 宋·李彌遜

    游輪走朱蓋飛碧,路如羊腸山虎脊。
    奇觀多似九牛毛,塵服輕於一狐腋。
    禪房借枕空函丈,野磴搘筇座盈尺。
    陰崖日淡春杲杲,老樹風悲秋索索。

    824 《秋晚十詠·散策》 宋·李彌遜

    散棗經崗路,牛羊歸徑深。
    水窮人小立,山靜客微吟。
    點點稻花雨,團團榕葉陰。
    田翁罷爭席,明日共幽尋。

    825 《別施君叔異》 宋·鄧肅

    泮水儒生急寸祿,白袍干人如立鵠。
    爭注蟲魚股置錐,世外語言不到目。
    我嫌人醉還啜醨,常嗟心跡兩相離。
    邂逅得君能我意,筆端聊復出新奇。

    826 《山居》 宋·馮時行

    溪帶三弓地,山開一蓋天。
    茅檐低沒霧,藤路細迷懸。
    惡草翻新耨,獰彪突舊穿。
    爭雞喧臂膊,靜鷺立攣拳。

    827 《遺夔門故書》 宋·馮時行

    蜀江迸出岷山來,翻濤鼓流成風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爭赴東海相喧豗。
    白鹽赤甲當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較力,究轉稍肯開東隈。

    828 《和豎伯梅六題一孤芳二山間三雪中四水邊五月》 宋·胡寅

    若道殘冬不是春,洗妝那得一枝新。
    杏園芳灑真鷦顇,爭似而今斂路塵。

    829 《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來往,眼到山輒對。
    愛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礙。
    今朝渡石潭,蘭槳亂青帶。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830 《和劉彥沖日發》 宋·胡寅

    避炎掃凈室,臥看浮爐煙。
    讀君五字詩,鶴發驚臞仙。
    緬懷少壯日,意氯橫無邊。
    春風郁雙鬢,綠草爭芳妍。

    831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 宋·吳芾

    沙虛防敗岸,舟小怯驚湍。
    行路難如此,爭如野處安。

    832 《里有蔣生者頗志于學迫于貧困吾叔德先見而憐》 宋·吳芾

    君不見昔日泰山孫先生,蹭蹬窮途道未行。
    讀書有志破萬卷,置錐無地可躬耕。
    高堂親老仰甘旨,未免道路長營營。
    睢陽客舍一再過,牢落誰人如姓名。

    833 《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 宋·吳芾

    吾家謂侄非常兒,自幼讀書嘗下帷。
    平居事母盡孝道,力供子職曾無違。
    辛勤農畝三十載,頓立門戶成家肥。
    恥同流俗事驕吝,好賢樂業常怡怡。

    834 《送丘尉赴試南宮》 宋·吳芾

    儒冠鼎盛縉紳多,海內如今數永嘉。
    士習藝文爭擢第,君明經術合傳家。
    莫言黃綬官猶小,須信青云路不賒。
    好上漢廷晁董對,要令吾道益光華。

    835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836 《初至鴻佑成二百字》 宋·王之望

    我生何悠悠,飄搖若懸旌。
    已破龍華夢,復成鴻佑行。
    鴻佑在何許,海闊山崢嶸。
    地侵魚龍窟,路與猿猱爭。

    837 《許總卿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四紀才名庵世務,七年符節坤維住。
    褒功屢有璽書來,趨詔尚遲軺傳赴。
    男兒功多投老遂,烈士心豈隨年暮。
    松杉頂禿始干云,駿駔齒長方識路。

    838 《峽中賦百韻》 宋·李流謙

    振奇欲何夸,頗疑造物者。
    兩山擘其間,放此江東瀉。
    不知太古前,宇宙孰壞冶。
    疏鑿著夏書,固自人力假。

    839 《題戚仲騾綱圖》 宋·李洪

    北風吹雪飛千山,雪深山徑難往還。
    長林喬木斂秀色,層崖疊嶂雕蒼顏。
    山腹癡云結寒潤,山巔去天不盈寸。
    溪湍巖瀑爭喧豗,獸蹄鳥跡皆逃遁。

    840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宋·樓鑰

    兩夫持鎌行我先,巧尋徑路其智專。
    我扶枯藤衣短后,意氣已出層峰巔。
    何郎鮑叔飽經歷,勝處一一手自編。
    我攜舊記訪陳跡,正恐急景不得延。

    * 關于爭路的詩詞 描寫爭路的詩詞 帶有爭路的詩詞 包含爭路的古詩詞(99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