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書的詩詞(8373首)

    41 《稽山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詠物

    42 《人月圓·山中事》 元·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感慨歷史抒懷

    43 《答李翊》 唐·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論說文書信

    44 憤五首·其一》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古詩三百首愛國憶舊

    45 《山中與裴秀才迪》 唐·王維

    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
    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

    高中文言文書信寫景邀請友人

    46 《活水亭觀有感二首·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寫水讀書哲理

    47 《獄中上梁王》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48 《報孫會宗》 兩漢·楊惲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觀止書信諷刺

    49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 唐·韓愈

    二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向上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為,乃復敢自納于不測之誅,以求畢其說,而請命于左右。
    愈聞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后呼而望之也。
    將有介于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茍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50 《與于襄陽》 唐·韓愈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
    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雖盛而不傳。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51 《誡子》 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修身立志

    52 《寄校七兄(一作送韓校)》 唐·李冶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
    不知蕓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

    53 《題弟侄堂》 唐·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惜時勉勵哲理

    54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 宋·辛棄疾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
    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豪放典故祝壽

    55 憤二首》 宋·陸游

    白發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抒懷壯志未酬憤懣

    56 《讀》 宋·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讀書憂國憂民

    57 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 唐·崔峒

    數年湖上謝浮名,竹杖紗巾遂性情。
    云外有時逢寺宿,日西無事傍江行。
    陶潛縣里看花發,庾亮樓中對月明。
    誰念獻來萬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抒情愁緒

    58 《得樂天》 唐·元稹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

    抒情

    59 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人。

    詠物松樹

    60 《菩薩蠻·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愁余 一作:愁予)

    宋詞三百首豪放山水抒懷愛國

    * 關于書的詩詞 描寫書的詩詞 帶有書的詩詞 包含書的古詩詞(83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