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習家的詩詞(298首)
241
《再和》 宋·王之望
年將六秩諸衰具,漏盡鐘鳴行不住。
一身許國銖兩輕,萬里攜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習勞苦,三鱣先生嗟晚暮。
分為一世數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244
《用前韻簡日華》 宋·李洪
遲遲欲去戀雙溪,獨樂簞瓢不糝藜。
豈稱昔賢為半刺,只堪老宿話全提。
家貧未辦千頭橘,世習猶堪兩顆梨。
速丐雄篇重行橐,三山佳境易為題。
245
《送杓孫隨侍上虞》 宋·樓鑰
阿斗生來十五年,未曾一日去翁前。
聞詩勿廢家庭問,習吏仍求城旦篇。
婚宦有涯真是幸,巾箱所蓄要相傳。
榮罍雖小性非魯,口授詩書加愛憐。
246
《送宣宗禹保寧事掌書記》 宋·樓鑰
宣之為姓世所稀,暇日試為君家推。
宋之宣公舍與夷,子孫相承此為基。
或云出自魯宣伯,元和姓纂言則非。
西京功臣虎與義,侯封累世皆宗枝。
247
《送袁和叔尉江陰》 宋·樓鑰
澄江少日曾經行,高城傍有長江橫。
君山特立江之汀,下瞰淮甸一掌平。
申港引潮深無聲,萬頃灌注滋農耕。
戰國今幾二千齡,黃歇此地猶垂名。
248
《走筆送僧義沖》 宋·樓鑰
一氣行太虛,流形紛不齊。
要之本無物,洞然無足疑。
梵志有至言,還我未生時。
燒了似不曾,亦有毛僧詞。
249
《送萬耕道帥瓊管》 宋·樓鑰
黎山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
自從漢武置兩郡,黎人始與南州通。
歷歷更革不勝計,唐設五筦如容邕。
皇朝聲教久漸被,事體全有中華風。
252
《和湯無邪》 宋·廖行之
東風習習初春天,流澌凍解興魚潛。
池波生綠紋漪漣,和氣已覺彌天淵。
人間佳處不獨此,我有嘉客稱世賢。
懷歸不肯依劉表,滿懷貯月清光皎。
253
《病后有感作》 宋·虞儔
今旦病思清,把書坐晴檐。
體舒百息勻,心遠萬慮恬。
收視等庖郢,妙觀到羲炎。
頓忘饑寒苦,但覺中邊甜。
254
《寄在伯二首》 宋·趙蕃
成我中興年,朝家政急賢。
侍臣更論薦,東閣重招延。
子去當茲日,才惟莫與先。
習軒經濟學,于此定為川。
256
《寄題周氏園亭》 宋·趙蕃
紅紫矜春一夢空,綠陰青子竟匆匆。
那知黛色二千尺,況說蒼髯十八翁。
萬卷讀書余舊習,百年種德待成功。
吾家相望牛鳴地,來往懸知亦許同。
257
《送黃竑》 宋·葉適
有客家住寶劍窟,將身自比夜明簾。
見我立談盡肝膈,駭視世俗徒沾沾。
千年豪杰供指使,笑撻胡虜如奴鉗。
嗟予病衰絕少韻,只欲炙背依茅簷。
259
《亨泉詞》 宋·程公許
有必兮寒泉,運而往兮幾何年。
地靈兮啟秀,不我后兮不我先。
川媚珠兮圓折,蓮吐岫兮便娟。
坤文郁兮瑞世,所思邈兮西都之虞淵。
260
《自述一首》 宋·蘇泂
春糧了朝炊,細大供十口。
身窮兩腳健,天意非汝厚。
前年取荊釵,頗不窺戶牖。
甘心似黔婁,習氣除夙有。
* 關于習家的詩詞 描寫習家的詩詞 帶有習家的詩詞 包含習家的古詩詞(29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