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也敢的詩詞(390首)

    161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先秦·佚名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
    ”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
    君謂我欲弒君也。

    古文觀止對話寫人

    162 《公子重耳對秦客》 先秦·佚名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于斯,得國恒于斯。
    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辭焉。
    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

    古文觀止寫人歷史故事

    163 《杜蕢揚觶》 先秦·佚名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
    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
    ”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
    降趨而出。

    古文觀止寫人勸諫歷史故事

    164 《司馬錯論伐蜀》 兩漢·劉向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
    ”王曰:“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
    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

    古文觀止外交爭論

    165 《范雎說秦王》 先秦·佚名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
    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竊閔然不敏。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勸諫

    166 《齊宣王見顏斶/顏斶說齊王》 先秦·佚名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

    古文觀止對話勸諫

    167 《馮諼客孟嘗君》 先秦·佚名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寫人

    168 《魯仲連義不帝秦》 先秦·佚名

    秦圍趙之邯鄲。
    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古文觀止寫人歷史故事

    169 《樂毅報燕王書》 先秦·佚名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馀城,盡郡縣之以屬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
    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

    古文觀止書信

    170 《諫逐客書》 先秦·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
    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古文觀止公文

    171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72 《滑稽列傳》 兩漢·司馬遷

    孔子曰:“六藝于治一也。
    《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73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文觀止序文

    174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75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76 《報孫會宗書》 兩漢·楊惲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觀止書信諷刺

    177 《圬者王承福傳》 唐·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
    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
    聽其言,約而盡。
    問之,王其姓。

    古文觀止議論規勸

    178 《諱辯》 唐·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

    古文觀止避諱說理

    179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180 《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韓愈

    二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向上書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為,乃復敢自納于不測之誅,以求畢其說,而請命于左右。
    愈聞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后呼而望之也。
    將有介于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茍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 關于也敢的詩詞 描寫也敢的詩詞 帶有也敢的詩詞 包含也敢的古詩詞(3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