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青藜燈娛目,吸金莖露入碑。寧作履霜逐子,肯隨向火乞兒。
幼道一生第五,文淵萬里建侯。假令加驃騎號,何如騎款段游。
天既勞我佚我,侯偶得之失之。安用爾銅魚使,且伴吾竹馬嬉。
薄田足可躬稼,馀俸尚堪買山。家庭有個郊疇,姬院欠他素蠻。
丹田舊種梨棗,冰柈新摘荔蕉。年年此夜待月,年年此日迎潮。
要學東坡壽樂全,此瓶端合供儒先。鐵如意畔無憂畏,玉唾壺傍耐歲年。項似董宣真是強,腹如邊孝故應便。與公剩貯為霖水,不羨宮門承露仙。
不與觀音伴柳枝,要令奇相解公頤。會逢白氏編書日,猶夢陶家貯粟時。安用作盤供歃血,也勝為缽困催詩。千年秀結重重綠,長映先生鬢與眉。
丁年筆力斡千鈞,齒宿于今意轉新。櫻伐廣陵聊作賦,梅開桂嶺定宜人。暫從南極通冠冕,會向東方領縉紳。菊有黃花潭有水,愿尋漢事壽佳辰。
自公重踏秣陵春,便覺威加析木津。尺五去天沙路近,八千為歲壽杯新。休論滄海長生藥,要是清朝不死人。萬目睽睽觀燮理,紀元真欲稱熙淳。
馬負羲圖二百春,榮光猶屬大河津。細推班列論思舊,誰似耆英寵數新。龍圖使為黃閣老,洞巖應繼紫巖人。他年笑視孫思貌,只自開皇至永淳。
志學今經六十年,招提仍對舊山川。令威化鶴重來日,頂似初顏雪被肩。
浪萍風絮客他鄉,喜者青春鬢未霜。到處煙霞成莫逆,如今山水已相忘。子還真個為仙尉,我定終身作懶王。何似著鞭鉛汞事,笑騎云外鶴翱翔。
英聲久飛揚,寰海共傾竚。學者仰泰山,蒼生待霖雨。
器識誰能及,功名自有期。一朝聞正論,親切在彤墀。
獻替先其大,從容接每三。但知言謇謇,肯顧府潭潭。
仗節朔庭回,建議光明入。盡得強敵情,何人敢輕襲。
僎升時許同,孟馬寧處后。人特誦謙光,我獨知德厚。
姓安本無雙,山林今見一。動必合禮經,心焉在王室。
溫旨再褒榮,王人就咨諗。早晚詔公歸,余波潤群品。
骨秀類天人,神清若巖電。壽與山岳齊,造物茲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