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兩地的詩詞(2397首)

    661 《新竹》 唐·張蠙

    新鞭暗入庭,初長兩三莖。
    不是他山少,無如此地生。
    垂梢叢上出,柔葉籜間成。
    何用高唐峽,風枝掃月明。

    邊塞諷刺組詩

    662 《尚書會仙亭詠薔薇夤坐中聯四韻晚歸補緝所聯因成一篇》 唐·徐夤

    結綠根株翡翠莖,句芒中夜刺猩猩。
    景陽妝赴嚴鐘出,楚峽神教暮雨晴。
    躑躅豈能同日語,玫瑰方可一時呈。

    663 《水精念珠》 唐·曹松

    等量紅縷貫晶熒,盡道勻圓別未勝。
    鑿斷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兩條冰。
    輪時只恐星侵佛,掛處常疑露滴僧。
    幾度夜深尋不著,琉璃為殿月為燈。

    664 《小兒詩》 唐·路德延

    情態任天然,桃紅兩頰鮮。
    乍行人共看,初語客多憐。
    臂膊肥如瓠,肌膚軟勝綿。
    長頭才覆額,分角漸垂肩。

    665 《宮詞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銷大駕歸,御樓初見赭黃衣。
    千聲鼓定將宣赦,竿上金雞翅欲飛。
    北闕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運,更擬波中出九疇。

    666 《種蘭》 唐·陳陶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
    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
    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
    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

    寫人贊頌

    667 《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 唐·歐陽炯

    錦城東北黃金地,故跡何人興此寺。
    白眉長老重名公,曾識會稽山處士。
    寺門左壁圖天王,威儀部從來何方。

    668 《送二郎君歸長安》 唐·劉兼

    我兒辭去淚雙流,蜀郡秦川兩處愁。
    紅葉滿山歸故國,黃茅遍地住他州。
    荷衣曉掛慚官吏,菱鏡秋窺訝鬢髹。
    好向云泉營舊隱,莫教莊叟畏犧牛。

    友情景點

    669 《初至郡界》 唐·劉兼

    嘉陵江畔接榮川,兩畔旌旗下瀨船。
    郡印已分炎瘴地,朝衣猶惹御爐煙。
    蓮塘小飲香隨艇,月榭高吟水壓天。
    錦字莫嫌歸路遠,華夷一統太平年。

    670 《琴歌》 唐·趙摶

    綠琴制自桐孫枝,十年窗下無人知。
    清聲不與眾樂雜,所以屈受塵埃欺。
    七弦脆斷蟲絲朽,辨別不曾逢好手。

    671 《秋夜宿淮口》 唐·景池

    露白草猶青,淮舟倚岸停。
    風帆幾處客,天地兩河星。
    樹靜禽眠草,沙寒鹿過汀。
    明朝誰結伴,直去泛滄溟。

    672 《登瓦官寺閣》 唐·李賓

    晨登瓦官閣,極眺金陵城。
    鐘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
    兩廊振法鼓,四角吹風箏。

    673 《險竿行》 唐·柳曾

    山險驚摧輈,水險能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頭。
    我不知爾是人耶復猱耶,

    674 《雜詩》 唐·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天無云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抒情

    675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 唐·韓愈

    從軍古云樂,談笑青油幕。
    燈明夜觀棋,月暗秋城柝。
    ——李正封
    羈客方寂歷,驚烏時落泊。

    676 《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唐·花蕊夫人

    五云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閑。
    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會真廣殿約宮墻,樓閣相扶倚太陽。
    凈甃玉階橫水岸,御爐香氣撲龍床。

    677 《送姚員外》 唐·薛濤

    萬條江柳早秋枝,裊地翻風色未衰。
    欲折爾來將贈別,莫教煙月兩鄉悲。

    678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679 《詩》 唐·拾得

    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

    680 《苕溪草堂自大歷三年夏新營洎秋及春…四十三韻》 唐·皎然

    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
    自從東溪住,始與人群隔。
    應物非宿心,遺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淪景事金液。

    * 關于兩地的詩詞 描寫兩地的詩詞 帶有兩地的詩詞 包含兩地的古詩詞(239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