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東漢的詩詞(38首)

    1 《讀東漢》 宋·王令

    漢鼎重焱逆血熬,當時天子亦勤勞。
    不能乘作唐虞計,未會嚴陵所謂高。

    2 《讀東漢外戚傳》 明·王鴻儒

    金貂赫奕侍中家,恩托椒房寵莫涯。
    連苑高樓臨紫陌,傾城名妓按紅牙。
    君王自是光明燭,豎子終為頃刻花。
    所惜覆車無戒者,青編常遣后人嗟。

    3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詩以見諭》 唐·劉長卿

    不敢淮南臥,來趨漢將營。
    受辭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井稅鶉衣樂,壺漿鶴發迎。
    水歸馀斷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歸千騎,秋風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書成。

    4 《聞虞沔州有替,將歸上都,登漢東城寄贈》 唐·劉長卿

    淮南搖落客心悲,溳水悠悠怨別離。
    早雁初辭舊關塞,秋風先入古城池。
    腰章建隼皇恩賜,露冕臨人白發垂。
    惆悵恨君先我去,漢陽耆老憶旌麾。

    送別即景寓情思念

    5 《行出東山望漢川(一題作行至漢川作)》 唐·孟浩然

    異縣非吾土,連山盡綠篁。
    平田出郭少,盤坂入云長。
    萬壑歸於漢,千峰劃彼蒼。
    猿聲亂楚峽,人語帶巴鄉。

    敘事諷刺

    6 《行出東山望漢川(一題作行至漢川作)》 唐·孟浩然

    異縣非吾土,連山盡綠篁。
    平田出郭少,盤坂入云長。
    萬壑歸於漢,千峰劃彼蒼。
    猿聲亂楚峽,人語帶巴鄉。

    7 《使東川·漢江上笛》 唐·元稹

    小年為寫游梁賦,最說漢江聞笛愁。
    今夜聽時在何處,月明西縣驛南樓。

    8 《渡漢江(去年春,奉使東川,經嶓冢山下)》 唐·元稹

    嶓冢去年尋漾水,襄陽今日渡江濆。
    山遙遠樹才成點,浦靜沉碑欲辨文。
    萬里朝宗誠可羨,百川流入渺難分。
    鯢鯨歸穴東溟溢,又作波濤隨伍員。

    9 《沿漢東歸》 唐·張喬

    北去窮秦塞,南歸繞漢川。
    深山逢古跡,遠道見新年。
    絕壁云銜寺,空江雪灑船。
    縈回還此景,多坐夜燈前。

    10 《沿漢東歸》 唐·張喬

    北去窮秦塞,南歸繞漢川。
    深山逢古跡,遠道見新年。
    絕壁云銜寺,空江雪灑船。
    縈回還此景,多坐夜燈前。

    11 《旅舍書懷寄所知二首(后首一作漢東秋思)》 唐·羅隱

    思量前事不堪尋,牢落馀情滿素琴。
    四海豈無騰躍路,一家長有別離心。
    道從汩沒甘雌伏,跡恐因循更陸沈。

    12 《漢東道中》 唐·蔣吉

    九十九岡遙,天寒雪未消。
    羸童牽瘦馬,不敢過危橋。

    歸隱田園

    13 《滿江紅·漢水東流》 宋·辛棄疾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
    人盡說、君家飛將,舊時英烈。
    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
    想王郎、結發賦從戎,傳遺業。

    詠史懷古告誡

    14 《和漢東先生韻六首》 宋·張埴

    青瓢歸自滄海頭,眇然天地飛一鷗。
    今人來來古人去,我自認我山中樓。

    15 《和漢東先生韻六首》 宋·張埴

    行行采芝復采芝,相期萬世同一時。
    可憐群動相啖食,利害悱然爭朵頤。

    16 《和漢東先生韻六首》 宋·張埴

    {宏宀換竹}來黃鶴問故里,養得白鴉在玄田。
    人生擘劃千古歲,碧桃開向母樓前。

    17 《和漢東先生韻六首》 宋·張埴

    凌明放龍去飲泉,何事此牧不在天。
    山中鋤芝亦不惡,未入一班輸群仙。

    18 《和漢東先生韻六首》 宋·張埴

    一枰勝負何有心,往往局外多堪吟。
    今人未晤爛柯意,祗道歲月青山深。

    19 《和漢東先生韻六首》 宋·張埴

    舉知欲各天狼時,草木零落美人遲。
    中年新知舊別意,悲樂相忘荃獨宜。

    20 《漢東郡齋夕坐》 宋·張弋

    廬山解夏洪山去,自到山邊葉已飄。
    鴻雁影多憐塞近,交朋書少覺身遙。
    屢游騎慣將軍馬,不飲還封道士瓢。
    心憶清吟更岑寂,玉京誰與話寒宵。

    * 關于東漢的詩詞 描寫東漢的詩詞 帶有東漢的詩詞 包含東漢的古詩詞(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