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自知的詩詞(8563首)

    1 《自警》 宋·陸游

    人生非金石,壽夭不自知,一日復一日,亦或至耄期。
    方其未死間,早夜勿自欺。
    嗟彼陷溺者,太山起毫厘。
    努力戒惰偷,堯舜可庶幾。

    2 《憂居杜門久廢筆硯茲因卜筑輒有所感不免破戒》 宋·吳芾

    平生事幽討,性與山水便。
    晚歲辟三徑,頗喜得地偏。
    遠不去桑梓,近與松楸連。
    青山枕其后,流水繞其前。

    3 《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誥與王十一李七元九…同宿話舊感懷》 唐·白居易

    閑宵靜話喜還悲,聚散窮通不自知
    已分云泥行異路,忽驚雞鶴宿同枝。
    紫垣曹署榮華地,白發郎官老丑時。
    莫怪不如君氣味,此中來校十年遲。

    離別思鄉江南懷人

    4 《懷歸自訟》 宋·曹勛

    讀書老不入,屢讀屢遺忘。
    遇事欲強記,轉首輙怊悵。
    以此趨事為,豈但成嘲謗。
    人豈不自知,去矣殆天放。

    5 《送知久禪者》 宋·釋重顯

    霜竹凝寒攜九節,銅瓶浪鎖千溪月。
    天上人間不自知,行行誰共分清絕。

    6 《舉季申信道自光化復入鄧書事四首》 宋·陳與義

    賣舟作歸計,竹籃穩如舟。
    霧收青皋濕,行路當春游。
    老馬不自知,意欲踏九州。
    依然還故櫪,寂寞壯心休。

    7 《去不返》 唐·曹鄴

    寒女不自知,嫁為公子妻。
    親情未識面,明日便東西。
    但得上馬了,一去頭不回。
    雙輪如鳥飛,影盡東南街。
    九重十二門,一門四扇開。
    君從此路去,妾向此路啼。
    但得見君面,不辭插荊釵。

    8 《久不得家書》 宋·楊時

    鴥彼晨風飛,日暮歸郁林。
    游子尚何得,但寄千里心。
    庭闈斑白親,憶念我亦深。
    云何彼無耗,徒役夢寐尋。

    9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0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1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12 《上樞密韓太尉書》 宋·蘇轍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古文觀止書信

    13 《與吳質書》 魏晉·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
    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書信思友

    14 《贈黎安二生序》 宋·曾鞏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
    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

    古文觀止抒懷勸誡贈序

    15 《杏園中棗樹》 唐·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
    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里。
    豈宜遇攀玩,幸免遭傷毀。

    哲理

    16 《答李翊書》 唐·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誰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

    論說文書信

    17 《松江哨遍》 宋·劉學箕

    歸帆征棹,相望于黃蘆煙草之際。
    去來乎橋之左右者,若非人世,極畫工之巧所莫能形容。
    每來維舟,未嘗即去,徜徉延佇,意盡然后行。
    至欲作數語以狀風景勝概,辭不意逮,筆隨句閣,良可慨嘆。

    18 《霓裳中序第一·丙午歲》 宋·姜夔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
    蘇合香。
    又于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
    詞。

    宋詞三百首

    19 《艷歌何嘗行》 未知·佚名

    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
    十十五五,羅列成行。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
    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

    樂府寫鳥寓人

    20 《游山門呈知府大卿》 宋·姚辟

    春風到宛陵,太守遇康樂。
    隱幾坐高齋,清風媚林壑。
    語我諸峰巒,道人古棲吒。
    幽潛遠江漢,秀聳類衡霍。

    * 關于不自知的詩詞 描寫不自知的詩詞 帶有不自知的詩詞 包含不自知的古詩詞(856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