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在身的詩詞(2859首)

    381 《有感》 宋·文天祥

    心在六虛外,不知身網羅。
    病中長日過,夢里好時多。
    夜夜頻能坐,時時亦自歌。
    平生此光景,回首笑呵呵。

    382 《和蘇仲南邵湖會飲三首》 宋·張耒

    交友不在眼,逢君懷抱開。
    主人容客醉,樽酒犯寒來。
    老境侵霜鬢,羈愁付酒杯。
    身閑不易得,相與且徘徊。

    383 《次韻師厚病間十首》 宋·黃庭堅

    德人更疢疾,術智益灑落。
    反身見萬古,道不在卜度。
    胸中有鏌鋣,老境要志弱。
    謝公賦達生,達生真可托。

    384 《次韻謝外舅病不能拜復官夏雨眠起之什》 宋·黃庭堅

    丈人養痾臥,此道取眾棄。
    強飯尚可飽,力田苦常匱。
    欲從群兒嬉,出語不嫵媚。
    軒窗坐風涼,編簡勘遺墜。

    385 《酬邵堯夫見示安樂窩中打乖吟》 宋·司馬光

    安東窩中自在身,猶嫌名字落紅塵。
    醉吟終日不知老,經史滿堂誰道貧。
    長掩柴荊避寒暑,只將花卉記冬春。
    料非閑處找乖客,乃是清朝避世人。

    386 《行香子 時在淅江》 元·元好問

    漫漫晴波,澹澹云羅。
    傍春江、是處經過。
    桃花解笑,楊柳能歌。
    盡百年身,千古意,兩蹉跎。
    酒惡無聊,詩苦成魔。
    只閑情、不易消磨。
    幾人樵徑,何處山阿。
    恨夕陽遲,芳草遠,落紅多。

    387 《枕屏子》 宋·無名氏

    涉歷名山,巖巒盡皆游過。
    上高坡。
    登峻嶺,勞神怎么。
    道在身,心著物,交加相躲。

    388 《依韻和永叔久在病告近方赴直道懷見寄二章》 宋·梅堯臣

    玉轡瓏瓏出絳宮,青槐馳道曉煙中。
    塵頭尚裛洗車雨,馬耳前趨吹鬣風。
    聞說自將身許國,不須仍以醉為公。
    我今才薄都無用,六十棲棲未嘆窮。

    389 《重過南寺尋悟公不值》 明·高啟

    我是鈞天夢覺人,憶來松下是前身。
    老僧何去袈裟在,落葉斜陽滿室塵。

    390 《贈京師少年在海陵者》 宋·晁說之

    夷門子弟逞豪華,不念西京谷雨花。
    走馬城東玉仙醉,著身海角敢咨嗟。

    391 《和季弟韻二十首》 宋·劉克莊

    荒村隨分有區廛,不在花邊即水邊。
    甚懶安能詩詠史,已歸不復賦思玄。
    提壺聲好行沽酒,撲滿身災坐貯錢。
    揀個名山藏斷藁,莫教望氣識龍泉。

    392 《四疊》 宋·劉克莊

    草戶柴門野老居,恍然疑執化人裾。
    不知身在花陰臥,但見亭臺似積蘇。

    393 《退之》 宋·劉克莊

    向來諛墓人,其報在身后。
    柳車不免埋,硫黃安能壽。
    流傳碑板多,篇篇說不朽。
    溘先同露電,沙魘曰山斗。

    394 《德回上人寫予真求贊》 宋·周必大

    非律非禪自在身,免丁不納沒公憑。
    明知未是龐居士,且可題為破戒僧。

    395 《春事》 宋·洪咨夔

    莫為春愁兩鬢翁,管愁元不屬春風。
    深黃楊柳夕陽外,淡白杏花明月中。
    大自在身天地并,妙光明性圣愚同。
    鳴鳩乳燕相料理,融得從前萬慮空。

    396 《乾坤吟》 宋·邵雍

    道不遠于人,乾坤只在身。
    誰能天地外,別去覔乾坤。

    397 《奉報趙王出師在道賜詩》 南北朝·庾信

    上將出東平。
    先定下江兵。
    彎弓伏石動。
    振鼓沸沙鳴。

    398 《蔡天逸以詩寄梅詩至梅不至》 宋·毛滂

    應念蕭寒槁木身,殷勤分寄嶺頭春。
    冰肌玉骨終安在,賴有清詩為寫真。

    399 《次韻侯宣城疊嶂樓雙溪閣長篇》 宋·蘇轍

    作官如負擔,一負當且馳。
    不知息肩處,妄問道遠邇。
    我乘章江流,卻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極旬已。

    400 《中宮致齋》 宋·張舜民

    重重絳闕隱琳房,落絮飛花日正長。
    著作未諳青鎖闥,祠官還伴紫微郎。
    林藏鵯鳺隨鶯囀,風引酴醾助酒香。
    十載京城倦游客,不知身世在何鄉。

    * 關于不在身的詩詞 描寫不在身的詩詞 帶有不在身的詩詞 包含不在身的古詩詞(2859首)
    chengrenyouxi